时间:2025-08-01 20:45 作者:蜕茧
德媒:欧盟“画大饼”安抚特朗普
参考消息网8月1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7月29日刊登题为《“公关噱头”——欧洲在能源协议中再次耍起了“大豆伎俩”》的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欧盟在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的框架内承诺,每年购买价值2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这让商界人士大惑不解。
第一,谁需要这么多石油和天然气?第二,我们难道不是想减少对单个供应商的依赖吗?第三,欧盟委员会什么时候成了能源交易商?
毕竟,迄今在海外购买石油和天然气的是企业,而非国家,更不是欧盟这样的超国家组织。布鲁塞尔也没有采购预算。
承诺采购的规模之大令人震惊,有业内人士称,计划从美国购买的天然气将远超取代俄罗斯天然气所需。
此外,这也有违欧盟不依赖单一供应商的政治目标。毕竟,美国目前提供的液化天然气已占欧盟所需的近51%。
最后,天然气交易商也想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何只确定了总价,却没有确定总量。天然气价格如果大跌,欧盟还会花这么多钱去买吗?
特朗普(右)在苏格兰与冯德莱恩会晤
问题一个接一个,但欧盟委员会迄今没有给出任何答案。而这很可能是因为,欧盟委员会开出这个采购报价并不是当真的,而是在画大饼来安抚特朗普并诱使他让步。
冯德莱恩的前任让-克洛德·容克就成功在白宫耍过一次同样的花招。现在,冯德莱恩大概想在石油和天然气问题上再次施展容克的“大豆伎俩”。
在7年前的关税谈判中,容克向特朗普承诺,欧盟将从美国购买大量大豆——由此避免了特朗普对大多数欧盟农产品征收高关税。
当然,欧盟委员会当年不会亲自下场去买农产品,正如现在也不会亲自下场去买能源。但容克了解市场:2018年,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宁愿从巴西和阿根廷采购大豆来满足需求。美国中西部的粮仓很快就爆满,美国大豆价格暴跌。
容克知道会发生什么:既然价格如此低廉,欧洲的买家无论如何都会出手抢购。也就是说,他向特朗普承诺的,只不过是市场自然会出现的结果。
6个月后,也就是2019年初,欧盟委员会当真通报,欧盟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在很短时间内就增加了112%,美国现在成为欧盟这种农产品的最大供应国。这看起来就像是欧盟履行了其在“协议”中的承诺,但实际上既没出钱,也没出力。
图为欧盟旗帜(资料图)
不管特朗普或其顾问是否知道他与欧洲达成的协议华而不实,这对政治结果都并没有什么影响:特朗普总归是可以在美国农场主那里以“大救星”自居,宣称自己在所谓的艰难谈判中为美国大豆开辟了替代市场。
冯德莱恩现在承诺采购能源,很可能也是在玩这种套路。她知道,欧洲企业本来就会在不久后从美国购买更多天然气。
毕竟,由于美国将在2027年大规模提升液化天然气产能,多家市场预测机构已经预测美国液化天然气价格将大跌,欧洲进口商这次也不会放过便宜货。
与容克处置大豆问题的方式一样,冯德莱恩所承诺的也只不过是能源市场自然会出现的结果,并不会为兑现承诺多花钱或出台什么政策。但与容克不同的是,她似乎并没有从中获益太多:与美国达成的关税协议正受到欧洲经济界的批评。
欧洲的气候保护活动家们更是义愤填膺,纷纷指责协议将造成新的“化石能源依赖”。但他们很可能是白激动一场。一名资深能源交易商推测,欧盟与美国间的整个能源协议“可能只不过是一场公关噱头”。(编译/王勍)
延伸阅读
欧盟官员:中方寸步不让治住了美国 更有信心拿捏我们
据央视新闻消息,上周(24日),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下简称“中欧峰会”)在北京举行。会后,双方共同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并同意建立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机制。
7月29日,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中欧峰会虽未出现太多波澜,但在一些长期关切的议题上,布鲁塞尔方面发现中方这回拒绝让步,更在谈判中尽显自信与底气。他们补充说,自三个月前迫使美国在关税问题退让后,中方一直表现出这种信心十足的状态。
荣鼎集团的资深中欧关系分析师巴金(Noah Barkin)在最新报告中也提到,有欧盟高级官员告诉他,“中方寸步不让,我们本以为他们至少会作出一些表面上的让步,结果完全没有。”另一名欧盟官员则直言,“中方已经转变策略。他们确信自己治住了美国,也更有信心拿捏我们。”
从北京返回后,还有欧洲官员称,中方在产业政策方面“很明显”不愿意妥协,“欧盟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
然而,在经历周末来自美国的贸易打击后,人们愈发怀疑,热衷于“内斗”的欧洲,究竟还有多大能力去应对外部挑战?
就在中欧峰会结束的三天后(27日),欧盟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同意输美商品被征收15%关税。这在欧洲内部引发巨大争议,被斥为“投降”之举。白宫官员周一更“贴脸开大”,嘲讽欧盟向美国“滑跪”(bent at the knee)。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份在苏格兰达成的协议,加之6月北约峰会期间一些欧洲领导人对特朗普的谄媚奉承,北约秘书长吕特甚至公开直呼特朗普为“爸爸”,都让欧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眼中更显软弱无能。
有分析指出,“经历北京的紧张谈判、华盛顿的沉重贸易打击后,欧盟官员收获寥寥。外界对于欧盟全球影响力是否正在衰退的疑虑,也因此愈发加深。”
欧洲智库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的贸易专家尼克拉斯·普瓦捷(Niclas Poitiers)评价称,“欧美协议暴露了欧洲外交政策的混乱。经济与防务无法割裂,如果你在安全上依赖他人,在商业上就不可能保持自主。”
他进一步指出,“接受这份极不平衡的协议,欧盟将自己对美国的附庸地位暴露无遗。在中美对抗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可能会削弱欧盟与中国重建关系的希望。”
7月24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中国外交部25日介绍情况表示,本届中欧峰会在坚持并深化中欧关系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同时就所谓“产能过剩”、产业补贴等中欧分歧议题阐明中方立场。
此次峰会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的走向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据悉,布鲁塞尔方面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视为重要成果。欧盟消息人士透露,官员们预计在9月举行会晤,以评估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机制的推进情况。但总体来看,中方在贸易问题上立场坚定,不容动摇。
他们声称,中方仍然致力于推动欧盟重启一项搁置已久的投资协定批准程序,同时要求协商解决涉及电动汽车的贸易争端,但几乎没有作出任何相应让步,包括就电动汽车最低进口价格给出任何接近可接受的方案。
针对欧盟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对华无端指责,中方也在峰会期间再次阐明乌克兰问题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重申坚持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的一贯明确立场。中方还就欧方以涉俄因素为由制裁中国企业表明了严正立场。
在西班牙欧亚关系地缘政治分析师特里洛-菲格罗亚(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看来,这场峰会印证了中美两国长期以来的猜测:欧洲已将自己排除在大国竞争之外。
7月30日,特里洛-菲格罗亚发文批评道,欧盟在对华立场上的混乱和对美国无尽的妥协,既削弱了布鲁塞尔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力,也让自身陷入边缘化,使其沦为无足轻重的存在。
他指出,此次中欧峰会暴露了欧洲对地缘政治现实的误判:欧洲误将中国的实力视为“威胁”,却将美国的胁迫视作“正常关系”、“可靠伙伴”。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美国施压中表现更坚韧、更强硬的中国会认为,除了维护商业关系外,与布鲁塞尔的深入互动已无必要;而特朗普的“离间计”也得以成功,他排除了一个华盛顿最忌惮的结果:一个有权威的欧洲与一个自信的中国展开深度互动。
“通往中国的桥梁并非毁于外部,而是欧洲亲手一块块拆毁的,根源在于其自身政策的混乱失据,”他毫不客气地写道,“如果中国不再将欧洲放在眼里,布鲁塞尔只能怪它自己。”
1、宗馥莉输了,娃哈哈天翻地覆,还能顶住吗?,哇哈哈 宗馥莉
2、香港高等法院判定宗馥莉不得提取、抵押“信托案”涉及资金,以保证后续诉讼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