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4 05:43 作者:尹家二哥
麻六记“翻车”,阿宽食品麻烦多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由于高温高湿环境,夏季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发季节。7月下旬,有网友反映开市客超市下架了知名酸辣粉品牌麻六记,原因不明。随后麻六记代工厂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宽食品)发布了一则召回声明。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导致6月16日、6月18日两个批次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粉饼出现霉变情况。针对已购买上述批次产品的消费者,阿宽食品将启动召回措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经济补偿,并承担全部退货费用。
在声明的最后,阿宽食品对广大消费者及麻六记品牌致以诚挚的歉意。很多网友对阿宽食品第一时间站出来道歉表示赞许,不过也有很多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大于天,如果连最基本的底线都做不到,企业何谈发展?面对流量和质量,阿宽食品未来又如何选择呢?
年销10亿,敲不开深交所大门
中国对美食的探索远超其他国家,尤其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创新多元化的食品才能满足国人的需求。食品行业进入新时代,自然也蕴藏着无数商机,阿宽食品就是这场变革的受益者。
2000年在广告界历练多年的陈朝晖,决定另起炉灶杀入速食赛道。借由“双流白家肥肠粉丝”的名号,陈朝晖的“白家”方便粉丝初入市场便取得了大捷。2003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出口20多个国家,登上了速食粉丝赛道第一的宝座。
不过彼时方便粉丝还属于小众地域美食,阿宽食品的知名度还只局限在四川省内,业绩增长较为缓慢。直到2015年推出了红油面皮才渐渐打开了全国市场。
该款产品历经多年研发,面饼采用200度高温熟化非油炸技术,具有陕西面皮独有的筋道口感,再佐以四川的香辣红油酱包,让人垂涎欲滴。
在此之前,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红油面皮可谓是独一份。2016年正值国内新中产消费升级元年,再加上网红文化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阿宽食品的红油面皮火出了天际。
2020年红油面皮销量达到1.2亿袋,销售额近4亿元。大获成功的阿宽食品也收到了资本抛来的橄榄枝。高瓴创投、茅台建信基金、同创伟业等多家机构纷纷注资。
有了众多明星资本的助力,2021年底阿宽食品向深交所发起冲击。不过由于彼时股市正值注册制改革,主板存量项目启动平移。直到2023年3月阿宽食品IPO项目才获得受理。
同年8月针对深交所提出的关联资金占用、对赌协议、劳务派遣等问题,阿宽食品作出了一一解答。就当外界认为阿宽食品上市步伐再进一步时,没想到12月7日突然撤单,IPO进程戛然而止。
对于终止IPO,阿宽食品表示基于资本市场环境及公司战略规划谨慎考虑。从时间上看,受上市新规影响,“吃穿住”消费类企业基本上被劝退,已然不是冲刺的最佳时机。
即使上市有望,年入10亿的阿宽食品也并不被投资者看好。2020年阿宽食品总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75.91%。业绩大涨的原因在于疫情突发产生的囤货热潮。
一旦大众的需求量被填满后,阿宽食品业绩必定会放缓,事实也是如此。2022年其主营业务收入11.8亿元,相比2020年只增长了9.6%。除此之外,阿宽食品发展的另一大短板便是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依靠爆品,留不住消费者芳心
在这个美食大爆炸时代,每年都会有无数个网红爆品出现。有些企业仅凭一款产品就可以在行业里立足,甚至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当热度消退,产品生命力减弱,企业的困境也就接踵而来。
阿宽食品虽然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食品老厂,坐拥6大品类近200个单品,不过同样存在依赖爆款产品的特性。早期靠着肥肠粉丝起家,随后又仗着红油面皮走向全国。
2020—2022年,方便面和方便粉丝两项业务总收入占营收比例均在80%以上。尤其红油面皮一款产品,2021年就贡献了四成的销售额。事实上如今阿宽食品卖得最好的依旧是酸辣粉和红油面皮两大单品。
现在的方便食品赛道热门品类层出不穷,但往往都有一个缺点:生命周期太短。例如前几年的网红美食自热火锅,早已被消费者和市场打入了冷宫。受此影响,曾经年入10亿的自嗨锅销售额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当然做好大单品战略同样能闯出一番天地,例如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统一的老坛酸菜面。只是想要成为全国性的大单品,渠道、营销、产品力三者缺一不可。在营销宣传上,阿宽食品是一把好手,不过在渠道和产品上还有很多痛点。
比如近年来其线上渠道收入占比均在60%以上,比较符合互联网食品零售企业的特点。但是如果电商平台政策出现变动或因利益产生矛盾,阿宽食品的销量必定会遭受影响。再来看那些长久不衰的大单品,无疑不是线上线下均衡的选手,甚至线下占比还要更重一些。
至于在品类上,速食粉丝目前是妥妥的百亿大赛道,然而参与者众多。不仅有食人族、莫小仙、嗨吃家等新晋品牌,康师傅、白象、海底捞等巨头都在布局,阿宽食品旗下的“白家陈记”虽说是多年的老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还不敢说有绝对的优势。
而在方便面皮领域,阿宽食品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不过红油面皮本身有两大短板,一是面皮属于小众特色食品,二是消费受众主要为学生或者30岁左右的年轻人。
这就导致红油面皮还没有像方便面一样成为老少咸宜的大众食品。当然阿宽食品正在通过改进配方,更新口味来延长红油面皮的生命周期。但是这种做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想要将业绩提升到一个新台阶,阿宽食品还需另谋他法。
借力打力,食品安全拖后腿
从深交所撤单后,阿宽食品并未放弃资本梦。去年6月披露了公开转让书,退而求其次转战新三板,11月18日终于挂牌成功。很明显在基础层挂牌是曲线救国,为登陆主板做准备。
那么时隔一年多,阿宽食品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单看营收数据,2024年收入13.64亿元,相比2022年增加了1.18亿元,复合增速为4.63%,算不上优秀。
具体到各项业务,方便面和方便米线收入分别为5.99亿元和6397万元,相比2021年各下滑了20.95%和39.45%。说明疫情过后需求恢复正常,红利期到了头。反倒是方便粉丝收入由2021年的2.83亿元上涨至去年的5.2亿元。
这一变化自然是因为战略方向的改变。一是抱紧了麻六记这个流量大腿,二是开拓了新赛道。其实阿宽食品很清楚自己的现状,一旦没有了宅经济加持,业绩肯定会出现衰退。所以为了保持长久发展,无非是两种方法,向外借力,向内聚力。
近两年麻六记凭借张兰的个人魅力以及汪小菲的离婚事件,品牌流量爆满。目前麻六记酸辣粉累计销量超过1.7亿桶,稳居抖音、快手等平台“速食粉类”销售榜第一。
麻六记的爆发也给阿宽食品带来了新机遇。2022年阿宽食品给麻六记代工收入为5034.51万元,到了2024年这一数据变为2.01亿元。销售占比由此前的4.26%增长至14.77%。
在和麻六记深度绑定的同时,阿宽食品还推出了速食魔芋、土豆泥拌面等新产品。尤其近些年在“0卡0脂0糖”的概念下,魔芋成为食圈新晋顶流。
截至今年4月底,阿宽食品的魔芋系列产品累计销量超过3100万袋,有望成为下一个爆款。不过即使走代工和自主双路线,也并不代表阿宽食品会高枕无忧。
众所周知,代工的毛利率向来不如自营品牌高。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定制销售毛利率为15.83%,和电商直营相差了14个百分点。而自有品牌新产品的开拓无疑又要耗费大量资金,去年销售费用2.15亿元,同比上涨16.07%。
二者叠加之下导致阿宽食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状态。而更大的麻烦还在后边,那就是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据悉此次麻六记酸辣粉下架是因为开市客在例行巡检中发现了问题,说明麻六记和阿宽食品都没有做到应有的责任。
实际上这并不是麻六记第一次翻车。早在去年就有消费者反映在麻六记酸辣粉中吃出头发、面饼霉变等情况。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阿宽食品的投诉也多达上百条,其中大部分均为产品质量问题。想要有一个美好未来,阿宽食品还必须迈过质量这一关。
结语
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给食品行业带来了腾飞。阿宽食品在时代红利下发展壮大。虽然在速食赛道站稳了,但相较于统一、康师傅等巨头还缺乏底蕴。这种不足,不仅是在渠道、产品上,还在于管理、运营等方方面面。
如今质量问题的出现,已经给阿宽食品敲响了警钟。提升业绩、谋求上市固然重要,但不能丢失食品企业的底线。只有将产品做好才能走得长远,才会收获更多的机会。
2、新华社权威快报|中欧班列中通道累计通行量突破20000列,中欧班列线路情况统计表
3、中国行,我也行?挨打的印度,可怜又可恶!,印度 中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