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为什么没人用了?,现在百度很多搜不到
2025年,互联网的权力格局正式改写:BAT这个曾象征中国科技顶峰的三巨头组合,已经悄然变成了DAT——抖音、阿里、腾讯。最新数据显示,百度月活用户(11.05亿)已被抖音(11.68亿)超越,不再是第一梯队成员。
更加残酷的是:在桌面搜索引擎领域,百度搜索的地位正在崩塌。百度的市场份额已被微软必应追上,AI搜索新贵豆包、DeepSeek等也在迅速崛起。
曾经的“中文搜索王者”百度,如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最后选择"。百度不是没有技术,不是没有资源,而是在搜索这场战役里,把自己亲手做废了。
百度搜索,成了广告垃圾场
百度搜索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落后,也不在于"没人搜",而在于搜索的体验之恶劣。
用户在百度上搜一个问题,最先看到的不是想要的答案,先蹦出来的是广告,再来是百家号软文,接着是百度系产品闭环内容,真正有价值的结果,常常淹没在这些"百度想让你看到"的内容背后。用户不是没有耐心,是早就没信任。百度把搜索变成了一个"内容分发平台",但用户需要的,是"高质量答案引擎"。
搜索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而百度却把它做成了变现工具。在信息极度冗余的今天,用户最怕的就是"搜不到准话"。百度一次次优化的是"商业转化率",牺牲的却是"搜索可信度"。而一旦信任流失,哪怕是再强的算法也拉不回用户。
相比之下,必应靠整合ChatGPT结果提供高效、精准、结构化的答案;豆包、DeepSeek等新玩家则用AI原生搜索体验重新定义"找信息"。百度还在堆内容、堆广告。这不是被淘汰了,而是自废武功。
AI浪潮之下,百度却死守"旧生意"
百度常被批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但百度的问题已经不是"慢",而是压根没走上对的路。
在7月份的季度高管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都忍不住了,罕见地系统反思了百度的组织文化和业务得失。
李彦宏称:百度为什么打不赢仗?为什么起大早赶晚集?因为我们不聚焦。他要求百度高管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开诚布公,了解和承认自己的能力边界,敢于指出队友的能力边界;眼睛向内,主动减少发力方向;有团队精神,敢于承认自己哪儿做得不好,把球传给对的人;目标导向,为赢奋斗,而非为输找借口。"
而在AI时代,搜索正发生根本性变革。从ChatGPT到各类智能搜索助手,真正的竞争早已从"信息呈现"转向"答案生成"。百度确实有技术储备:文心大模型、智能体平台都有亮相。但关键问题是,这些技术始终没有真正融入百度搜索主流程。
当AI搜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全面重构搜索场景时,百度还在拿AI当"附加功能",而不是重建核心体验。用户不是没看到它做了"智能体入口",而是根本没动力去用,因为那不是"原生搜索"的一部分,而只是百度展示肌肉的舞台。
用户在百度看不到更高效的搜索体验,看不到AI带来的结果优化,看不到结构化、个性化、交互式的升级。看到的只有广告、软文和堆叠的入口。因为百度不敢断尾求生,也不愿放弃百家号流量池、更不愿割舍信息流广告,最后把AI变成了摆设,把搜索变成了套路。
百度不是没有AI能力,而是缺乏用AI彻底改造产品的决心;它仅仅是把AI当成了公关口号,而不是颠覆旧系统的武器。
从BAT到DAT,失去信任比失去用户更致命
百度搜索真正的危机,不是用户流失,而是"信任的崩塌"。
从BAT到DAT,这不仅是企业排序的变化,更是用户心智重塑的结果。曾经,"有问题就上百度"是国民级习惯。而今天,百度成了最后的备选项。这种认知变化,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百度长期对用户体验漠视的结果。当一个工具不再帮你解决问题,而是反复转圈把你引导到它的“内部生态”,那么用户迟早会选择离开。
百度被抖音超越,不只是流量减少,更代表它失去了"入口级"的战略地位。一个用户愿意每天打开的App,才有资格占据C位。遗憾的是,百度显然不再是那一个。
搜索是一门关于"信任"的生意。一旦用户不再相信你会给出真正的答案,他们也许再也不会回来。
结语
百度不是输在AI技术落后,也不是输在搜索不值钱,而是输在不肯转身、不敢变革、不愿放弃唾手可得的赚快钱的机会。从BAT到DAT,百度的掉队,早就不仅是数据的滑坡,而是战略的溃败。
如果百度还把搜索当广告分发机,那它真正失去的,将不仅仅是"第一阵营"的位置,而是整个AI时代的上桌资格。
2、重磅!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亮相,残特奥会奖牌发布,第十五届残奥会的主场馆是哪里
3、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爱上中国,不断续写新时代的马可·波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