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理想与苹果,从形似到神似,理想与想象的区别

时间:2025-07-31 22:55 作者:王小蛮

理想与苹果,从形似到神似,理想与想象的区别

撰文| 胥 植

编辑| 吴先之

i8这款推迟了近一年的产品,也是理想重塑纯电信心必须要打赢的一仗,终于交出首份答卷。

7月29日晚,理想首款纯电SUV——i8正式发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这是理想汽车有史以来举办过的最大规模发布会,近两小时的时长,也超过了以往所有的新车发布会。这足以看出理想对于i8这款产品的重视程度。


虽然正式售价相比预售价格进行了小幅下调,仅为32.18万元起,但i8的市场反响只能说是“平淡”,没有震撼,也谈不上有太多惊喜。

7月30日,理想汽车在港股市场开盘即重挫10%,收盘跌幅接近13%。资本市场向来更关注短期表现,前期大众对于理想i8过高的预期,和发布会上的“差点意思”形成反差,自然会产生股价上的剧烈波动。

其背后也反映出理想正在抛弃“短期爆发”,转为寻求长期价值。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苹果,每一年的新品发布会都是不及预期,但每一次都能卖得不错。目前来看,两家企业无论是产品理念还是行事风格,都越来越靠拢。例如i8的车身颜色,主要集中在黑白灰等经典色系上,没有特别酷炫的颜色。

就连股价表现,两者也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2023年的iPhone 15发布后,由于亮点未超出市场预期,发布会中苹果股价一度大跌2.5%;而2024年的iPhone 16发布后,股价也一度下跌1.9%。

在华为、小米等势头正猛的对手面前,理想选择了“绕行”,即不追求短期的硬碰硬,而是用一点点的势能堆积,实现长期的突围。

理想“学步”苹果

在此次发布会上,李想在品牌的经营阶段上,与苹果进行了全方位的类比,丝毫不吝对苹果的模仿和赞美。

事实上,李想曾多次公开表示对苹果模式的推崇,理想汽车也在产品理念、经营策略等方面有向苹果学习的显著特征。

在2022年,李想就明确表示“十年后希望能够做成苹果公司一样的水准”。这一目标也贯穿了理想的产品线规划,例如在20-50万价格区间内,每10万元就有一个“爆款”,形成如同iPhone一样的产品矩阵。


目前看来,理想已经在产品布局方面达成了初步目标:20-30万区间有L6,40-50万区间有L9,尽管MEGA一路跌跌撞撞地“复活”,但也是实打实的50万元以上MPV的销量冠军。而i8,自然就承担起了30-40万元区间的“爆款”重任。

李想曾总结苹果的核心逻辑是“将奢侈品功能大众化”和“用花多一点钱获得优于过于几倍的体验”,这些理念也直接体现在了理想的多款车型设计上。

在近期回应理想L系列产品的“套娃式设计”争议时,李想也以iPhone为例,强调“全世界最好的产品都是套娃式设计”,目的是通过规格精简、外观统一,来实现软件体验度的提升。

“用户中心主义”和“体验优先”,则是理想深度借鉴苹果的集中点。例如在出行场景,理想汽车主要围绕大空间、舒适性来做文章,打造“移动的家”概念,这种聚焦核心功能,去除非必要设计的理念,正是苹果简洁主义的一个侧影。

技术层面,理想虽然并未达到苹果的“颠覆级创新”,但无论是端到端的最快量产交付、VLA的业界首发,还是理想同学的持续升级,都展现出理想在核心技术自研方面的成效。

段永平曾在分析苹果时指出,在产品过渡期,商业模式可能面临挑战。例如若苹果连续两年推出的新产品失败,或者上一个产品不够轰动,即使客户忠诚度较高,也可能对公司的业绩和市场地位产生不利影响。

这也解释了理想从增程转向纯电的巨大难度和挑战。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年未发新车的理想,销量并未明显掉队,已经足以体现其基本功的扎实。

“回归长期健康”的变革

i8身上的从“短期”到“长期”的变化,背后是理想汽车近一年来改革的缩影。

去年MEGA的失利,直接打乱了理想汽车整个纯电业务线的规划,为此理想数十位核心高管经历了多轮研究与复盘,试图找出失败原因。


李想在内部信中总结,团队最大的错误,首先是误判战略节奏,将“从0到1”当做了“从1到10”;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过分关注销量的欲望问题,“从上至下过于关注销量和竞争,让欲望超过了价值,让我们原本最擅长的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显著下降”。

为此理想将80万的全年销量目标下调至56-64万辆,同时启动组织架构升级,CEO办公室所属品牌、产品、商业、战略等部门整合为“产品与战略群组”,压缩决策链条。

经过多轮讨论后,理想决定将MEGA独立出来,定位为不追求规模的品牌符号,而纯电SUV则自成一条产品线,也就是如今的i系列,与L系列组合起来,正是理想的品牌名Li。

为此i8经过了多轮造型的改动,包括重新开一套模具,设计改动所投入的资金就有约20亿元。还有将i8的CDC方案从单阀改为双阀,又改回单阀的举措,以巨大的试错成本,只为提升最终的行驶质感。

理想自上而下的一系列变革,才有了如今i8这款SUV的全新定义——同时具备越野车的全能性、轿车的操控性和上下车便利性,以及MPV的舒适性和大空间。

在5月的一场沟通会上,理想CFO李铁表示,纯电车型的整体销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将在下半年发布的i8和i6能否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另一个典型例证,是理想在近期抛弃了向华为学习的PBC绩效管理模式,重新回归OKR模式。一方面是简化考核管理,减轻员工焦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过度关注短期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长期的业务发展和创新。

这意味着“及时纠偏”的理想,开始强调“方向对齐”而非“硬压考核”,从“狼性文化”转向激发员工的创新力和自驱力。

前华为荣耀终端市场营销部部长邹良军在2023年加入理想后,将理想全国零售团队划分为26个战区,以内部赛马的方式追逐销量目标,但2024年理想的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31.37%。今年6月,邹良军已卸任理想销服群组负责人,转为公司顾问。

纯电仍在迷雾中

虽然MEGA已经解锁了“首款失败后又成功站起来的车”这一成就,i8也具备极强的竞争力,但这并不代表理想的纯电战略已经取得成效,而是仍旧处于极大的不确定性中。

从外部环境看,六座纯电SUV赛道刚刚进入大众视野,就已经处于惨烈的竞争之中。无论是理想“老对手”问界即将在8月推出的纯电版M8,还是秋季上市的特斯拉Model YL,又或者在价格方面更具优势的乐道L90,可以说都是难缠的对手。

更何况堪称“核弹”的小米YU 7。尽管在不少人看来,小米与理想用户群存在巨大差异,两者不能视作在同一个赛道竞争,但在零和博弈的汽车行业,小米的无差别攻击,注定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波及。

从i8自身来看,同样存在一些槽点。尽管宣传“入门即豪华”,但根据当下舆论,不少用户并不买账,这更多集中在Pro版本上。


比如30多万的车使用地平线J6M芯片,这被一些人认为“诚意不足”。

Pro版本也没有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而是搭载了欣旺达的三元锂电池,相比前者,与广汽、五菱等厂商绑定更深的欣旺达,其标签更多是“性价比”而非可靠性和豪华性。

此外,Pro版甚至没有冰箱彩电这一理想的核心卖点,包括Max版本也没有后舱娱乐屏,只有Ultra顶配版才完整还原了理想的“传统”。在用户看来,这是一种“逼着自己买顶配”的配置策略。

但理想显然对于产品有着高度的自信。此次i8从锁单到交付,为用户留出了20天的“冷静期”,这种在当下环境中“反其道而行之”的销售策略,反映出理想并不惧怕对比,也不怕对手抢单,而是更关注用户感受。

正如李想对i8的外观评价为“第一眼有点丑,但是越看越好看”,理想对于i8的定义与MEGA一样,均为“慢热型”产品,希望是通过逐步获得用户和市场认可,再进一步实现销量的持续增长,即“流水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

虽然效果还需留给时间去验证,但相较去年,理想如今的纯电步伐已经走得足够“稳”,而绕开巨头围堵,以长期价值替代短期爆发的选择,也让理想有了更为充足的后劲和想象空间。

微信号|TMTweb

公众号|光子星球

别忘了扫码关注我们!

Top

1、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倍,中国离境退税政策

2、特斯拉正式在加州湾区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特斯拉在加州哪里

3、记者:为让张昱杰得到更全面康复,深圳新鹏城将其送到英国治疗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cycgw.cn/WIK/detail/fxmzss.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王小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