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上海闹“蝉灾”,给山东人急得团团转

时间:2025-08-01 20:29 作者:投鞑是种病

上海闹“蝉灾”,给山东人急得团团转

有句颇有诗意的话:“抓住了一只蝉,就抓住了整个夏天”。但今年入夏以来,上海的蝉却呈现爆发态势,嘹亮的“滋儿哇”叫声如同自带 360° 回旋扩音器,还时不时在树上来一场“蝉工降雨”,因此让“上海蝉灾”上了回热搜。


网友称上海闹“蝉灾” 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新闻的山东人,反而在网络另一头急得团团转,不想放过这款夏日专享美味,毕竟“山东人地毯式搜索知了猴”也登上过热搜。除山东外,河南和苏北、皖北也有抓知了猴吃的食俗。



山东人地毯式搜索知了猴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就来聊聊关于蝉的那些事儿。

今年蝉特别多?

正常,赶上了“大年”

广义的蝉——半翅目蝉科动物,可能是全世界人们最熟悉的昆虫之一,这一家族的成员超过 3000 种,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早在 1 亿多年前,蝉已经和恐龙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经历了冰川期而幸存的蝉,并没有进化出用来自卫的尖牙、利螯、毒刺,也没有和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的拟态天赋,甚至逃跑速度都不算快,但它们也自有一套生存策略。

在相对短暂的繁殖期内群聚出现,就是蝉应对鸟类等捕食者的“大招”。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蝉的种群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并不会每年都相同,今年上海等地正逢蝉的“大年”。

蝉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没有蛹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习性也是相似的。

在蝉的一生中,时间最久的是生活在地下的若虫阶段,它们将在土中生活若干年,以植物根茎汁液为食,经历几次蜕皮并逐渐长大。不同种类的蝉的若虫生命周期长短不同,但都要按年计算,大部分蝉在地下生活 2-5 年,最长的是一种分布在北美的蝉,地下生活时间可达 17 年。

在“不见天日”的地下,蝉是怎么计算自己的生命周期的?研究人员认为,蝉的若虫可能是通过食物的“口味”来判断的,当树木开花时,树根汁液里的化学物质浓度会发生改变,成为蝉若虫的计时器。

发育成熟后,大量蝉若虫在夏季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同时破土而出,攀爬到植物上,完成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皮,羽化成成虫。这种“批量出世”的方式,可以提高个体的生存几率,从而增加繁殖成功率,毕竟捕食者再多,也不能把全部种群都吃光。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还显示,蝉的“爆发年”总会出现在以蝉为食的鸟类数量减少的年份,这样能尽量减少天敌对其生存的影响。

蝉鸣会不会把人震聋?

在树上引吭高歌的蝉,生命已经快要走到了尽头,它们需要在仅剩的 4-6 周的时间里繁殖后代。高亢的“鸣叫”只来自于雄蝉,吸引雌蝉前来交配。

可能有人奇怪,蝉是怎么做到一边进食一边叫的?其实雄蝉不是靠嘴发声,而是依靠第一腹节背面两侧的鼓膜发音器发出鸣声,振动鼓膜的肌肉每秒能伸缩 1万次,盖板和鼓膜间中空,起到共鸣的作用,这样它们就可以一边用口器吸取汁液,一边用腹部歌唱,两件大事都不耽误。

蝉不仅可以从早叫到晚,声音也很有穿透力。蝉鸣最高可超过 100 分贝,相当于喷气式飞机在 100 米高处飞过头顶时人耳听到的轰鸣。常见的蝉鸣一般在 80 分贝左右,类似于建筑工地发出的噪声。尽管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确实会影响听力,不过人们一般并不会整天与蝉群零距离共处,不用担心有损健康,可以考虑用关窗、戴耳塞的方式物理降噪。

交配后,雄蝉的生命先结束。每只雌蝉可产 800-1000 枚卵,它们将嫩枝的树皮表层刺破,将卵分批产在树枝的木质部内,之后死亡。产卵部位以上的枝条很快干枯,越冬蝉卵落到地面后,在次年 5-6 月孵化出幼虫,迅速钻入土中,开启新一轮的生命轮回。

蝉尿没有毒,只是让人不爽而已

在大量蝉栖息的树上,经常会落下一阵“雨”,它就是蝉排出的废液,俗称“蝉尿”。蝉的唯一食物就是树木木质部的汁液,但里面几乎都是水,营养成分有限,只能靠量大取胜,一只蝉每天要喝掉相当于体重 300 倍的植物汁液。喝得多,自然排得也多。蝉排尿的速度在昆虫中首屈一指,可达每秒 3 米。当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时,蝉也会用排出的尿充当“武器”。有些生活在炎热环境的蝉还通过排尿蒸发吸热,帮助身体降温。

蝉尿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少量来自植物的糖分、矿物质,对人体无害,也没有异味。即使被它淋到了,也不用担心中毒,及时清洗即可。



在大量蝉栖息的树上,经常会落下一阵“雨”,俗称“蝉尿” 图片来源网络

知了猴虽好吃

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山东、河南人爱吃的“知了猴”,也有别名“爬蚱”“结了龟”,一般是蚱蝉的若虫,又名金蝉。研究表明,蚱蝉若虫蛋白质含量达 58.58-70%,相当于鸡蛋的 6 倍,多种氨基酸、钙、铁、锌含量也高于家畜肉,脂肪含量却很低。蝉在农药污染的土地中无法存活,只吃树根汁液,是不折不扣的绿色食品,被誉为“唐僧肉”。更令人感兴趣的是,知了猴很容易捉,只需一个手电筒就可以开展地毯式搜索,又没有攻击性,给人以“天上掉下现成的蛋白质”的成就感,新手也能收获满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抓知了猴成为新兴的夜间活动了。

抓回的知了猴清洗干净,用盐水浸泡后沥干就可以烹饪,通常采用油炸或者煎炒的做法,餐馆、夜市也会将它串起来烧烤。炸熟的知了猴外皮焦酥,内部柔软,有点像豆腐或者面筋的口感,公认最好吃的部位是颈部的一块肌肉,质地紧实。现在甚至还出现了“知了猴拌面”“金蝉面包”等创意产品。

不过,知了猴虽然好吃,有些人却对它的蛋白质成分过敏,吃下后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喉头水肿、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另外,知了猴的嘌呤含量较高,不适合痛风患者食用。

广州番禺有一种特产美食“桂花蝉”,虽然长得有点像蝉,但它不是蝉,是负子蝽科的田鳖,和俗称“放屁虫”的蝽类昆虫是近亲,自带的“桂花味”其实是它从腺体分泌出的特殊气味。

害虫就可以随便抓?

推广养殖蝉将是新方向

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抓知了猴“盛况”,不少人会提出疑问:尽管蝉会吸食树木汁液,算是害虫,抓这么多对环境不会有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

自然界中的蝉为鸟类、部分哺乳动物和胡蜂、螳螂、蜘蛛等虫类等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如果人为大量捕捉,势必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对以蝉为食的动物生存造成影响,甚至出现连锁反应。而且,蝉的进食对树木虽然有害,但还没到导致树木死亡的灾害程度,反而是大量挖知了猴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界的植被造成破坏。

尽管蝉并不在国家食品目录中,为了满足地方性的食用需求,山东、河南、江苏沛县等地已经开展了规模化养殖蚱蝉的尝试。将成片的林地作为养殖区域,不仅能采收知了猴,还能收集蝉蜕,逐步建起了从养殖到销售的产业链,相比捕捉野生蝉,对环境更为友好。但因为蝉的生命周期长,养殖成本较高,生长进程也难以依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这一产业仍有继续完善的空间。

Top

1、娃哈哈争产案最新进展:香港高院宣布宗馥莉暂不得挪用香港汇丰账户资产

2、“才发3600,谁生啊?”

3、速看!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从夏季防蚊开始丨科普时间,基孔肯尼亚热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cycgw.cn/VLF/detail/rutfzj.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投鞑是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