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APP伪装成计算器?监管部门要亮剑!|锋面评论,盗摄像头的软件
应用商店里下载的计算器、地图、浏览器,有可能其实是一款偷拍软件?
最近,有媒体曝光,一些看似日常的工具类App,实际上内置偷拍功能,通过伪装界面隐藏拍摄行为,用户一旦启动就可以在他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拍摄。这类应用的存在,引发了关于“技术中立”与“隐私侵犯”的争议。
有人认为,这些App的确可能被滥用,为偷拍者提供便利;也有网友辩解,认为其可以用于取证,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那么问题来了:这种App是保护个人权利的工具,还是侵犯他人隐私的帮凶?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技术本身无罪”有一定道理,摄像头、录音笔、甚至这些App,本质上是功能载体。它们的善恶取决于使用者的动机与行为,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适度隐蔽拍摄的确可能成为维权手段。
但问题在于,这些app并非仅仅具备拍摄功能,而是刻意“伪装成工具”,并配有加密存储、隐藏图标、拍摄内容不入相册等“反侦查”设计。
法律上也早有明确规定:若偷拍行为侵犯了他人隐私,即使拍摄内容真实,也可能因“非法取证”而不被法院采信。当所谓“取证需求”以牺牲他人隐私为代价,当技术工具以误导审查、欺骗平台为生存策略,我们就必须警惕这类“打着工具旗号、行偷拍之实”的灰色App产业链。
监管部门应顺着媒体曝光线索,全面排查此类应用的分发渠道、开发方背景与用户使用情况;平台也必须承担起审核责任,防止“擦边球”应用借壳上线。同时,提升公众对隐蔽偷拍的识别能力与防范意识,也势在必行。
我们不能容许“工具”的外衣成为侵犯的遮羞布,更不能任由“技术中立”沦为道德空白的借口。唯有明确界限、强化监管、提升公众意识,才能真正让技术服务于正义,而非成为侵权者的利器。
原标题:《偷拍APP伪装成计算器?监管部门要亮剑!| 锋面评论》
栏目编辑:潘高峰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陆佳慧
1、中国游客在日本大阪遭勒颈抢劫,中使馆再发提醒,去日本抢劫
2、往脸上贴金,特鲁多前官员:只有我们和中国一起,别人都不敢反抗特朗普…
3、广州图尺算学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召开,图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