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简直‘一团糟’,美印8月1日前不太可能达成协议”
【文/观察者网 邵昀】
8月1日的关税开征期限逼近,印度作为最早与美国开启谈判的国家之一,却迟迟未能取得成果。据央视新闻,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6日曾表示,美印可能“很快”达成贸易协定。不过,三名知情人士26日的最新说法是,美印不太可能在下月1日前达成协议,其中一人甚至形容目前的谈判状态是“一团糟”。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印度政策研究主席里克·罗索(Rick Rossow)也表示,尽管包括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在内的印方官员“言辞乐观”,“但在8月1日之前达成协议似乎几乎不可能”。他指出,虽然美印谈判“初期进展似乎相当迅速”,但最后阶段“总是最艰难的”。
据悉,特朗普政府希望协议能确保美国农产品、乳制品和家禽产品在印度获得更大市场准入。目前,印度对美国大豆征收高达56%的关税,并且只允许进口粉碎后的大豆,而非整豆。印度对鸡腿等外国家禽产品的关税则几乎达到100%。
但印度对此坚决反对,理由是担心扩大美国农产品的准入可能会损害印度农民的利益。农民群体是莫迪政府在政治上至关重要的投票基本盘,印度农业部门也支撑着该国约42%人口的生计。
罗索表示,这两个问题对印度谈判代表而言都是“红线”,涉及高度敏感的政治边界。在他看来,美方的“最佳方案”是在印度农民不优先考虑的农产品品类上“争取获得适度但有意义的准入”。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日,印度孟买,一名男子在季风降雨期间给盖着塑料布的奶牛喂食,以保护它们免受雨淋 视觉中国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将对印度征收26%的“对等关税”,此后两度延长与各国的谈判窗口期,至8月1日。期间,美国和印度展开了五轮谈判。
美印同时在就一项更全面的贸易协定展开磋商,目标是在今年10月左右宣布首批成果,届时特朗普也计划赴印出席“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针对4月宣布的新关税,印方原本的设想是在8月1日前先达成一份“迷你协议”,以免美国对钢铝产品、汽车零部件等征收高额关税,这些都是印度对美出口份额较大的产品。
这被认为是美印谈判陷入僵局的佐证。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高级政府官员7月26日告诉印媒,美国政府的一个谈判小组将于8月下旬访问新德里,展开新一轮谈判。这已明显超出原定宣布初步框架的时间表。据悉,印度代表团在8月中旬之前预计也不会重返华盛顿。
身为商工部长的戈亚尔26日则表示,印度与美国的贸易协议谈判“正在快速推进”。按照他的说法,成功的贸易谈判需要灵活性和平衡兼具,“我们必须拥有宽广的视野,并制定一个平衡且对双方都公平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他同时强调,不要拘泥于“僵化”的时间表。
前述匿名印度官员同日也开始给媒体打起预防针:“我们将印度的国家利益置于最后期限之上。自由贸易协定一旦达成,将持续数十年。因此,它必须是一项互惠互利的协议。印度不会在开放其农业和乳制品等敏感行业方面做出让步。”
近年来,出于对地缘政治的考量,美印关系日趋紧密。在前任拜登政府时期,白宫曾积极推动将印度这个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作为“地区替代方案”,抗衡中国崛起。
但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对于将国家安全政策与贸易政策完全绑定持谨慎态度。其部分原因是美国农民群体是特朗普重要的票仓,而美国大豆出口已经因为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争端而面临困难。
特朗普上个任期后,中国便持续推动农产品进口多元化。目前,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2016年到2024年,美国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上的份额从40%大幅减少到18%。然而,印度对转基因产品实施严格管控,并且本身也是全球第五大大豆生产国。
另一方面,印度也希望在谈判中争取更优厚的条件。美国智库亚洲协会南亚项目主任法尔瓦·阿梅尔(Farwa Aamer)认为,印度希望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关税水平,比其他亚洲国家更低,甚至可能接近日本所享有的水平”。根据美日最近达成的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日本的“对等关税”税率由25%下调至15%。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