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4 05:37 作者:江城大狗宝
中安观察|一场盛会 看网络版权如何重塑数字生活新格局?
心爱的歌曲从歌单变“灰”了?追的热剧突然下架了?用的软件莫名“崩溃”了?数字时代中,这些疑问,背后都指向一个关键命题:网络版权保护。
盛夏7月,安徽合肥,第九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举行,以“网络版权保护二十年”为名,八方智慧,云集巢湖之滨,对中国版权保护征程郑重回望,为版权工作新生态深度求索。
从数字音乐的正版化十年复盘,到动漫游戏产业的法治保障,再到体育赛事转播的版权新挑战……会议密集,主题鲜明。九大分论坛像九把钥匙,试图解开数字经济时代最迫切的版权之锁。观点的分享,问题的分析……两天的盛会,成为观察中国如何推动网络版权保护工作稳健前行的一个窗口。
第九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 段玉摄
7月31日上午,主论坛一开场,就传递强烈信号。《2024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与《第二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权威发布,既是对过去成果的集中亮剑,更是为未来工作树立标杆。一个信号也在同步释放:保护创新成果的决心坚定不移,维护版权市场秩序的行动还将加码。
九场分论坛陆续开启。
来自全国版权执法一线人员齐聚一堂,闭门研讨典型案例。查案难点在哪?取证有何突破?经验如何复制?他们的讨论,直指网络版权案件查办中的堵点、难点,旨在分享彼此实战的“干货”,为同行提升执法效能提供参考。
技术狂飙下,版权规则如何跟上?以“网络版权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为主题的分论坛成为技术派与法律派交流的阵地。区块链存证如何筑牢信任基石?AI监测如何精准识别侵权?空间计算、大数据确权又如何重塑版权交易?这些尖锐的问题,直指当下业界关注焦点,专家学者、业内大咖深入探讨,也为立法和实践提供了多维度思考。
产业实践的探索同样热烈。“数字音乐正版化十年:回顾与展望”分论坛,回顾了自“最严版权令”以来生态的重塑。“软件正版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分享了全国教育系统推进软件正版化的先进经验。“微短剧行业版权社会共治”分论坛直面行业井喷背后的版权乱象,探讨构建治理新格局。
此外,“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与法治保障”、“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业务发展与保护”、“网络存储传播的技术革新与版权保护”、“网络销售平台版权责任与创新保护路径”等主题论坛,精准切入各自领域的核心难题。议题覆盖了当下版权生态中最活跃也最焦点的领域。
纵观九场分论坛,脉络清晰,从以区块链、AI应用为代表的技术支撑,再到音乐、软件、微短剧为代表的产业实践,最后触及技术载体与流通平台的责任规则,一幅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版权挑战的全景图铺就开来。
网络版权保护为何如此牵动人心?答案就藏在每个人的数字生活里。
发现心爱歌曲变“灰”无法播放;追的剧集突然下架;常用的软件莫名“崩溃”……这些日常困扰背后,往往与版权问题紧密相连。
分论坛上,谈及网络版权保护工作的意义,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说:“作品始终是传播过程中的核心,但在流量时代,内容价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诚如所言,当下,网络版权保护,已切实影响着我们如何获取知识、享受文化,更关乎数字时代的创新活力。
影视行业的兴衰沉浮,是理解版权保护重要性的一个生动切片。
一部电影,从灵光乍现到最终光影呈现,凝结了无数创作者的心血和投资方的巨大投入。它是艺术,是产业,更是劳动成果。
然而,高清盗版资源一旦流出,影院票房便可能断崖式下跌,不仅让投资回报化为泡影,更浇熄了创作者的热情与信心。
“希望让公众进一步提高保护意识,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创作者的智慧结晶,让更多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权利方曾如此呼吁。
大会期间,中文在线常务副总裁谢广才也坦言:“版权是我们的魂,也是我们的命。”可见,放任盗版滋生,最终伤害的,是从编剧到影院的产业链条,阻碍优秀作品的诞生。
面对侵权盗版,该怎么办?执法利剑必须出鞘。
北京嘉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侵犯青少年图书著作权案、上海杜某某等人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权案、江苏无锡张某等人侵犯视听作品著作权案……近年来,全国各地区版权执法部门,以“挖主犯、断网络、斩链条”的铁腕策略,进一步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力度,成效显著。
然而,网络版权保护之路依旧道阻且长。技术匿名性增加侵权识别难度;平台对海量用户内容的责任界定模糊;公众对“知识共享”的朴素误解常被用于为侵权开脱……
但毋庸置疑的是,保护版权就是保护创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关乎每个人的数字生活品质,更是守护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发展基因。
作为大会东道主,近年来,安徽在保护“创意”上,下足功夫。
首先是正版软件的全覆盖。2024年10月,国家版权局公布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安徽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经验做法入选。如今,放眼全省党政机关,已实现省市县三级软件正版化全覆盖。
不仅如此,江汽集团、省投资集团、叉车集团等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自己用的安心、安全,也为保护创新贡献着安徽力量。
2024年,安徽软件登记量连续三年挤进全国前十,整个软件产业的收入更是在十多年里增长了近20倍,助力安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版权保护还在为非遗传承赋能。黄山市歙县的徽州鱼灯,这个传承千年的老手艺,如今借着版权的“翅膀”火出了圈!当地深入挖掘鱼灯版权价值,建工坊、组表演队,还开发了鱼灯主题的短剧、游戏、文创产品近200款。今年春节,瞻淇村鱼灯巡游吸引了超10万游客,光卖鱼灯版权衍生产品就给汪满田村集体增收了160万元。这还不够,徽州鱼灯不仅成了年度十大IP(非遗文博类),还登上了国际版权展和香港书展的大舞台,让世界看到了安徽文化的魅力。可见,通过版权保护,实实在在地助力了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
歙县汪满田鱼灯 潘祯祥摄
保护版权也少不了用上高科技。通过区块链技术,给版权作品上“数字身份证”,搭建文化产业联盟链——皖文创链,让存证确权又快又可靠。这意味着创作者,无论是画家、音乐人还是软件工程师,都能更方便地证明“这是我的作品”。因为这项创新,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获评为国家“区块链+版权”的优秀试点单位。
以前登记个作品可能挺麻烦,如今,在安徽不仅免费登记,还能全程在网上搞定。过去五年,全省登记作品数量达到127万件,是之前十年的十倍还多。这说明,在安徽,版权意识正越来越强,创作者也更愿意把智慧结晶拿出来登记保护,创新的热情被大大激发了。
打击侵权盗版方面,安徽这两年也下了大力气,紧盯网络盗版、盗播电影等重点领域,狠抓大案要案。效果如何?数据可证:2024年,全省117家单位和147名个人荣获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奖励,获奖数量比往年猛增了八成,在维护创作者权益同时,也让市场秩序更公平。
盛会虽已落幕,但两天里,思想的碰撞、凝聚的共识还将持续为安徽网络版权保护工作注入动能。站在新起点上,安徽将吸收大会智慧,在健全法规体系、深化技术赋能、推动产业协同上持续发力,让这片尊重版权的沃土,孕育出更丰硕的智慧之果,不断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筑牢根基。(记者 孟一凡)
2、龙永图:暂且不要讨论中国崛起,先问问三个更重要的问题!,龙永图谈中国崛起
3、小米智能室外摄像机 4 Pro 三摄变焦版上架,售价 44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