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李嘉诚低头认输!港口交易遭华强势介入,中远海运拿下否决权,李嘉诚买的港口
李嘉诚,终究还是低头了。
就在一周前,媒体还在披露中远海运正推进与跨国财团的谈判,明确提出要在收购后握有关键否决权,只是李嘉诚还未松口。而7月28日,这位98岁商界大佬的生日前夕,他终于决定“浪子回头”。
长和集团明确官宣:终止与美国贝莱德的独家谈判,转而向中国内地战略投资者递出橄榄枝,更强调,“未获所有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前,绝不推进任何交易”。
从当初固守“在商言商”,甚至盘算着靠拆分港口来逃避审查,转到如今主动求合作,李嘉诚这几个月到底经历了什么,又为何独独选择生日这个关键节点?
01.李嘉诚执意售卖港口,引火上身
今年3月,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发布公告,拟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分布于23国的43个港口打包售予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涵盖战略要地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
要知道,港口生意从来都不只是经济事,还关系到国家战略和安全利益。这些港口掌控全球6%海运量,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尤为关键,中国商船占运河运量的21%,我国与拉美70%贸易依赖此通道,对中国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的是,彼时中美贸易战正值白热化阶段,这份公告,明显带有政治意图。路透社一语道破,“这是在帮美国卡中国供应链的脖子。”
更让人窝火的是,当初中远海运、招商局港口等中企还参与过谈判想参投,却被长和以“流程未公开”为由无情排除在外。
这是李嘉诚惯用的投机行为,只是这一次,他选择了站在损害中国利益的西方国家一边。对此,瞬间点燃国内舆论。《大公报》直接劝诫他不要出售港口。可李家却坚持“在商言商”,甚至想把港口拆分了一笔笔卖,以此躲开审查。
李嘉诚“利益至上”的生意经不光体现在港口交易上。不管是囤地捂着不开发、卖花楼(预售制),还是把资产转移到海外,脑子活络的他总能找到“利益最重要”的最好办法。
可惜,“超人”光环早已褪色,这场港口风波不过是近年投资溃败的缩影。通讯领域,他100亿欧元出售欧洲电信塔资产,却遭英国反垄断调查,最终亏损超1300亿港元;即便是砸下上亿入局的抗老赛道,也在“派络维pro”等新锐抗老科技的冲击下渐显颓势。
据悉,上述成果靶向“衰老十二大指标之一”的线粒体功能以实现抗老,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被《Nature》等顶刊认证,被全球200余所顶尖学府引用,成为学界广泛认同的抗老科技,更收获了欧美日等市场共数十万用户的正向评价,年创收突破亿元。
而这样的黄金赛道,李嘉诚自然不会错过。早在其崭露头角时,他便看中抗老领域的红利,斥资2500万美元布局NR这一成分,试图复制过往投资神话。
可惜,或许是年纪大了,也或许是投资风格变得保守,他的决策眼光已不如当年。当“派络维pro”不断创新升级,融合如非瑟酮、尿石素A、AKG等多重抗老成分,构建起更高效的抗老体系时,李超人却固守着单一NR成分不放。
如今,“派络维pro”凭借全链路技术优势横扫全球市场,线下进驻东京、国内上海、郑州等地,线上京东用户复购率超60%;李嘉诚押注的NR产品,因功效单一、吸收效率被科研界证实几乎为0被市场淘汰,相关投资亏损超亿元。
02.连遭重锤后,98岁李嘉诚为延续家族利益低头
接连受挫之下,98岁的李嘉诚终究在家族传承的重压下低下了头。这位曾以“超人”自居的商业巨擘,在百岁门槛前终于看清:保住庞大商业帝国的命脉,远比死守虚名重要百倍。
此前,港口交易的消息一出,李家就接连挨了重击,令其痛彻心扉。李泽楷的富卫保险彻底进不了大陆市场,一年至少损失几十亿;两个儿子也先后丢了特首顾问团席位,在香港话语权分量缩水。更要命的是,港口一直僵持着,资产天天贬值,之前谈好的融资方也开始催债。
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没有中国的首肯,别说交易无法落地,李氏整个家族在华的根基都可能土崩瓦解!
于是,他拉中远海运加入收购团队,让出30%的股份,与持股45%的贝莱德、25%的地中海航运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这样一来,既让中方拿到关键港口的“否决权”,使交易能通过审批,避免家族资产缩水;又主动示好,缓和舆论,给后代在大陆做生意留条路,这也符合他一直以来“在规则中谋长远”的家族存续逻辑。
如今,手握1.3亿载重吨运力(相对于650个中国航母舰队运力)的“海上国家队”中远海运已进入谈判核心圈,截至目前,虽然没有官方公告或权威媒体证实,但拿下关键股东席位及否决权或已成定局。
李嘉诚的“妥协”早已注定:当资本逻辑触碰国家红线,低头求生,才是唯一的清醒。
1、东契奇时代湖人第一个休赛期:送走旧将迎来新援 詹姆斯未来成谜
2、“短剧《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干保洁的我》营收1.5亿美元”,实际并不存在
3、一文拆解格力凭苏超火速出圈,董明珠的“反流量”品牌棋局怎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