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龙玉、陈玺:通过税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促消费的积极性,盛松成司长对7.9降准的点评
大力提振消费是全面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抓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政府主要工作之首。
但也要看到,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面临较大资金约束,地方财政受到债务累积和房地产市场下行的拖累。而发放消费补贴本身需要耗费较大财力,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透支未来消费需求。
参考国际经验,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释放我国消费潜力可能面临财税制度的制约
二是地方发展模式重投资、轻消费,加剧产能过剩,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
由于税收与生产规模挂钩,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可直接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地方政府因此更倾向于支持企业“做大”而非“做强”,容易造成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能不足并存的局面。并且,受制于现有激励结构,地方政府普遍缺乏培育消费市场的积极性,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恰恰是引导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增值税分配机制中缺乏对消费地的直接补偿,主要依赖中央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缓解矛盾。但一般转移支付机制缺乏明确的分配依据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效率较低且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税收归属与实际税源之间的错配问题。
机器人高速分拣快递包裹
二、促消费相关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一)欧盟增值税分配改革对优化我国增值税分配机制的启示
欧洲是增值税的发源地,欧盟成员国均实行增值税。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欧盟为适应统一市场建设的需要,持续推动内部跨境增值税制度从生产地原则向消费地原则的转型,根本原因在于欧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跨境贸易形态的持续演变。特别是远程服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生产—销售”链条的地理边界,使原本以生产地为基础的征税模式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消费地点。
欧盟增值税改革历程大致经历了制度奠基、过渡性制度确立与探索、消费地原则确立与制度转型,以及确定性增值税制度构建四个阶段。
随着“单一市场计划”的推进,欧盟逐步引入消费地原则,并开始尝试通过集中清算、电子申报等方式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税收归属,以“过渡性增值税制度”作为折中选择——即在B2B货物贸易中适用消费地原则,而在其他交易类型中继续沿用生产地原则。
事实上,欧盟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比我国更大,但经过制度探索,依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借鉴欧盟经验,我国现阶段可以考虑采取“生产地+消费地”并存的复合模式(对应欧盟增值税改革“过渡性制度确立与探索”的时期),并通过设立过渡性制度安排,逐步过渡到以消费地为主的增值税收入分配机制。此外,应确立更为精准的补偿依据,对消费地进行转移支付,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促使地方政府改善本地消费环境,推进消费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升级。
1、石榴花开北疆红·籽籽同心家国情|祖国北疆草原最美守边人——科右前旗守望草原巡防队满族屯分队
2、国家能源局:将按照月度向全社会发布充电设施数据,国家电网充电站规划
3、男仰后继人才断层!世锦赛200仰预赛:17岁中国小将仅排第34位,2020世锦赛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