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1 22:28 作者:仙萌
单月暴涨220%,A股“神药”杀疯了!
医药股在经历过去几年的深度调整之后,今年表现明显回暖,尤其是创新药赛道
今年以来的表现尤为炸裂。
2025年以来,A股的千亿巨头恒瑞医药、药明康德,港股的千亿巨头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纷纷暴涨,其中一些公司股价翻了一倍以上,大有彻底翻身之势。
创新药龙头集体暴涨,原因有产品审评审批加速、海外授权金额创历史新高、药品集采措施调整等等,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常山药业后,又出医药大妖股
既然巨头都如此暴涨,那市值更小、更容易被炒起来的中小盘创新药公司,股价涨幅就更惊人了。
最典型的当属常山药业,这只前几年就“妖性十足”的医药大妖股,由于公司控股子公司研发的GLP-1类药物艾本那肽(这款药通过抑制饮食的方式治疗糖尿病,同样还适用减肥减重)在2025年4月申请减重适应症临床试验,于是股价直接爆了。
4月初到6月中旬,常山药业从16元附近暴涨到60元以上,短期涨幅高达280%。
其实,常山药业基本面一直很差,过去两年巨亏近15亿元,账上货币资金仅2.83亿元,但短期债务高达21.05亿元,公司最主要的肝素业务收入也在下滑。
但挡不住常山药业会炒作,前几年常山药业蹭上“国产伟哥”热点后,股价暴涨,实控人高树华为首的高管趁机巨额套现。
常山药业这几年因为公告违规、虚增费用等行为,多次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医药行业有个基本常识,真正有革命性的意义的“神药”,基本都是出自国际医药巨头,原因很简单:人家有最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最顶尖的人才。
所以如果某个小市值医药公司忽然宣布研究出来什么炸裂性、颠覆性的新药了,往往都值得怀疑。
常山药业在最近一个多月股市明显上涨期间,反而大跌了30%。这说明在游资、大户们炒作的“虚火”结束后,正在逐步回归基本面。
这段时间,常山药业熄火了,但又有“神药”横空出世,接力常山成为新的医药大妖股,它就是过去4年累计巨亏6个多亿的广生堂。
连亏4年,股价暴跌超90%
广生堂,注册地址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办公地址在福州市闽侯县福州高新区,公司主营业务是肝胆疾病药物、心血管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等,其中肝胆疾病药物收入占比超过70%。
广生堂是2015年4月22日上市的,当时正好赶上A股大牛市巅峰期,于是上市之初就连续狂拉25个涨停板,简直牛气冲天。
但不久之后A股迅速转向熊市,广生堂也来了个“直上直下”,短短一个多月暴跌三分之二。
上市之后,广生堂扣非净利润连年下滑,从一开始的1亿元左右,下滑到2020年的只有100万元,2021年开始,更是连亏4年。
业绩这么差,广生堂股价自然也越来越差。2024年7月跌到上市后的最低价14.16元,较2015年历史最高价166.92元,跌幅高达91.5%。
2015年-2024年,广生堂虽然暴跌90%以上,但期间也有过明显反弹。
比如,2023年1月10日,广生堂发布公告称,研发的口服小分子广谱抗新冠病毒药物泰阿特韦完成并获得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总结报告,结果显示转阴时间8.4天,优于辉瑞Paxlovid的9.5天。
众所周知,辉瑞是世界顶级医药巨头,其药物Paxlovid在2022年底一药难求,价格大涨。
国内一家小市值医药公司广生堂,搞出了比辉瑞的Paxlovid还要牛的药。一时间,广生堂打了鸡血。1月10日当天,广生堂一度大涨超过15%。
但广生堂这个公告,只强调了“转阴时间跟辉瑞的对比结果,但未披露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让人质疑是选择性披露,专挑有利于自己的说。
数据显示,广生堂的泰阿特韦片(商品名:泰中定),在2023年实现收入约2097万元,占公司全年营收比例仅为4.96%。泰中定作为后上市的产品,根本就没进入到主流市场。
广生堂作为肝病药物为主营的公司,搞治疗新冠的其实本来就实力不足,股价短期反弹只能算是掀起了一点小小浪花。
单月暴涨220%,“神药”消息不断
但最近这次,广生堂搞了个大的,股价直接暴涨起飞。
广生堂研发的乙肝创新药GST-HG131和GST-HG141(奈瑞可韦)在2024年12月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2025年6月15日,广生堂发布公告,GST-HG141(奈瑞可韦)获得三期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批件,由树兰(杭州)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出具。
7月10日,广生堂发布公告,称研发的乙肝治疗一类创新药GST-HG131,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这是继GST-HG141之后,公司在乙肝治疗领域第二款获得突破性治疗认定的创新药物。
7月25日,广生堂再发公告,称GST-HG141的三期临床试验,已于2025年7月25日在树兰(杭州)医院完成首例受试者成功入组给药。
最近广生堂的乙肝创新药进展明显加快,这也让公司股价彻底爆了。
7月3日、4日,广生堂连续两个20cm大号涨停,之后一路上涨,7月25日利好公告发出后,又是连续4天大涨。
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广生堂单月暴涨近220%,排在上纬新材之后,成为A股7月涨幅榜第二名,赚足了市场眼球。
然而物极必反,刚进入到8月第一天,广生堂就大跌10.66%,高居当日A股跌幅榜第六名。
估计有不少亢奋的散户,在高位入场当了接盘侠。
债务压力巨大,又要从股市“抽血”
这几个月,伴随着广生堂股价大涨的,还有公司推出的最新一轮融资计划。
4月2日,广生堂发布定向增发计划,拟募资不超过9.77亿元,主要用于乙肝创新药研发、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创新药研发投入5.98亿元,支持乙肝创新药GST-HG141(三期临床)和GST-HG131联合疗法(二/三期临床)的研发及上市注册;8849万元用于收购传统名方批文及建设中药丸剂生产线,拓展大健康领域;2.9亿元用于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截至2025年一季度,广生堂货币资金仅有1.195亿元,而流动负债达5.481亿元,可见对资金渴望的迫切。
说到负债,广生堂的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36.07%上升到了2025一季度的73.45%,远超行业34.72%的平均值。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核心财务指标,一般大于1较为安全。目前,广生堂的流动比率仅为0.69,速动比率更是只有0.46,可见偿债能力之“弱鸡”。
其实,广生堂在历史上搞过多次定增,但都透露着低效与失败。例如,2020年的定增,计划募资4.99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但项目效益未达预期;2023年的定增,计划募资9.48亿元用于新冠药研发,后因市场需求骤减终止。
药企强不强、好不好,研发费用是重要参考数据。2024年,广生堂研发费用4405万元,比2023年的1.33亿元大幅下滑。2024年,广生堂销售费用1.99亿元,比2023年的1.4亿元大幅增长。
2021-2024年,广生堂亏损6.6亿元以上。2025年一季度,广生堂仍在亏损,当季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降94.56%。
研发费用下滑如此之大,偿债压力如此之大,净利润如此大笔亏损,总研发费用如此之少的广生堂,跟医药股“大忽悠”常山药业的基本面真的太像了。
广生堂到底是真能搞出治疗乙肝的革命性药物,从此彻底翻身,还是后续“烂尾”,股价跌回原形,牢牢套住一大堆散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以媒:加沙停火谈判濒临破裂 以色列考虑扩大加沙军事行动,加沙以色列阵亡33
3、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