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9 05:08 作者:YJ紫霞仙子
产研医等业内人士共话医疗AI普惠路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
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联影智能主办的分论坛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亚利德多·弗朗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海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兼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等产、研、医、投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话医疗AI的普惠路径,探寻构建全球健康共生未来的答案。
“2018年起,我们与联影作为攻坚克癌的产医搭档,在精准放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相继诞生在线自适应放疗、转移瘤AI等重要成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大肿瘤)副院长孙颖在论坛上介绍。
“诊断脑、肝、骨等部位的转移瘤占到我们医院影像科工作量的70%。以脑转移瘤为例,其发病率较高,为尽早发现微小转移灶,需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后进行1mm薄层重建,由此产生的磁共振图像多达上百张,医生需从中排查隐秘病灶,工作难度极大。”孙颖补充说。
“为此,我们与联影智能团队历经一年多联合攻关,研发出脑转移瘤病灶智能检出、自动显示病灶信息、自动生成影像所见的 AI应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推出骨转移瘤的AI应用。目前,这两套AI系统分别在全国400余家医院落地应用,标志着该方案从中大肿瘤走向全国,让更多肿瘤患者能够享受到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孙颖谈道。
在论坛的实测环节,一场真实的人机协同挑战拉开帷幕: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兼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带队,3名医生在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辅助下完成影像诊断与报告撰写,另3名医生则凭经验应战。
在现场的3例病例中,智能体在复杂病例诊断上展现出较强优势。无AI辅助组医生的鼠标在影像上一点点拖动,需逐行排查每一个断层影像,并手动撰写报告,花费8分钟完成影像诊断和报告撰写工作,而有AI辅助组医生借助智能体,一键就检出肺结节、冠脉钙化等胸部异常,医生仅需要逐一核实诊断即可生成报告,整体效率提升25%。
“这是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的首次实战‘大考’,既是信任,也是对产品性能的全面考验。” 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周翔表示,未来,公司还将继续携手中山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联合研发腹部、脑部等全身多个各部位一扫多查智能体,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强大的智能辅助。
“有了AI后,每年的肺结核筛查我再也不用发愁了。”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蔡思鹏在本次论坛上的发言,道出了AI为基层医疗带来的显著变化。
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建设政策和上海援疆项目对口帮扶下,莎车县与联影集团深度合作,逐步构建起从高端影像设备、医疗信息化到AI技术的系统性医疗能力。
“我们今年和联影智能联合研发一款肺结核AI,这款AI可以实现快速检出并提示疑似肺结核的患者,助力我们快速、有效、低成本地进行筛查。” 蔡思鹏说道。对于莎车县的百姓而言,过去可能因为筛查不及时而延误肺结核的诊治,如今有了AI的助力,他们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筛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