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收租49.12亿港元,恒隆集团有信心今年实现微增长,靠内地市场强劲支持,恒隆去年保持了收入上升
(文/解红娟 编辑/张广凯)
7月30日,恒隆地产及恒隆集团发布2025年度中期业绩会,会上管理层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期内,恒隆集团实现总收入52.0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3.79亿港元减少18%;整体营业溢利34.0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6.13亿港元减少6%;股东应占基本纯利11.9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81亿港元下跌7%。
恒隆集团将收入下滑归因于物业销售收入下跌。报告期内,恒隆集团实现物业销售收入1.61亿港元,同比下跌87%,其中,内地物业销售收入0.1亿港元,同比下跌60%;香港物业销售收入1.51亿港元,同比下跌87%。
相较之下,酒店业务虽占比不大但表现亮眼,报告期内,恒隆集团酒店收入为1.29亿港元,同比上升84%。
不可否认的是,收租依旧是恒隆集团的核心业务。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恒隆集团租赁收入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恒隆总体收入,但总体表现稳健,仅下跌3%至49.12亿港元,主要是香港和内地消费和办公楼需求放缓的情况持续至2025年。
就内地市场商场部分来看,上海恒隆广场仍是恒隆集团的“业绩担当”,期内实现收入8.22亿元,远超收入5.97亿元的上海恒隆广场、2.45亿元的无锡恒隆广场、1.62亿元的昆明恒隆广场和1.59亿元的大连恒隆广场和济南恒隆广场。
从业绩增长表现来看,大连恒隆广场表现最佳,收入同比增长10%;无锡恒隆广场次之,收入同比增长8%;昆明恒隆广场位列第三,收入同比增长7%。
与之相对,沈阳市府恒隆广场表现最差,收入同比减少37%;武汉恒隆广场则以同比减少36%微弱差距排名倒数第二;天津恒隆广场则以收入同比减少2%的成绩位列倒数第三,虽未陷入大幅下滑,但也位列业绩增长的“尾部”阵营。
与内地市场商场板块业绩呈现出的“有人欢喜有人忧”分化格局截然不同,恒隆集团在内地布局的办公楼业务组合呈现出全面下滑的态势,除无锡恒隆广场收入持平外均录得减少。
谈及原因,不外乎是办公楼供应过剩。
据戴德梁行预计,下半年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供应压力依然巨大。预计三四季度将有约百万方新增供应涌入市场,徐汇滨江供应量达25万方,浦东前滩、长宁核心及普陀等区域也均超过10万方。在此背景下,区域竞争将愈发激烈,租金下行压力持续。
“这个交易不单单是把商场的体量增加40%。”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行政总裁卢韦柏表示,更重要的是,商场在主干道的外立面会从90米增加到290米,令商场的整体氛围有很大的提升,是绝对的优势。相应地,杭州恒隆广场未来的收益和回报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卢韦柏还强调,与杭州百大集团的交易是非常好的合作,目前也是最好的时候,“如果自己能控制,希望交易还能再早一点。”
中报指出,恒隆集团供出租及待售的物业发展项目总值分别为261.37亿港元和81.18亿港元,当中包括无锡恒隆广场、杭州恒隆广场、上海恒隆广场扩建项目和沈阳恒隆广场余下占地44000平方米综合发展项目等内地项目,以及香港岛南区寿山村道37号地块等。
“杭州恒隆广场商场预计会在2026年年中开幕,目前预租率达81%。”卢韦柏补充道。
1、受地震海啸波影响,上海数十万居民紧急转移?假!|破谣局,上海发生海啸怎么办
2、好评中国丨暑期县域旅游热:以特色破圈以创新续航,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