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影随形COO王碧豪:未来人们需要与AI协作,带来了人类和AI之间的情感链接需求
但AI情感陪伴也引发公众关于伦理边界的讨论,许多人担心,与AI的交互可能对青少年等用户群体产生负面影响,或削弱真实的人际关系。谈及这一问题,王碧豪认为,AI是一个高速发展、快速变化的行业,监管和立法可能存在滞后性,如何划定AI应当遵循的道德界限仍是一个难题,这还需要平台和监管机构共同完善。
观众在心影随形展台体验 王碧豪
2013年美国电影《她》剧照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达12.11亿元,2025年可能爆发至38.66亿元,并预计2028年将突破5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8.74%。
他指出,AI情感陪伴产品的内容需要有区分度、有内容消费价值和较低的内容消费门槛。在这一方面,心影随形采取的做法是精心打造少量的AI角色,对每一个AI角色的模型进行精细的调整,给予用户听觉和视觉方面的反馈。
王碧豪说:“我们让这些内容精品化,让它具备消费价值。我们现在还是处于第一步,先让我们的精品化内容能够被用户接受,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好。”谈及产品瞄准的游戏场景,他表示:“我自己也是个游戏玩家,我一般会这么说,游戏最好的体验是由陪你一起玩游戏的伙伴决定的,有没有朋友的陪伴会改变游戏的乐趣。”
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旗下xAI公司近期宣布,AI聊天机器人Grok推出AI伴侣功能,再次将AI伴侣这一概念带到聚光灯下。然而,马斯克推出的AI角色也引发一些争议,例如动漫女孩形象的“阿尼”(Ani)被指“擦边”,小熊猫形象的“鲁迪”(Rudi)在开启“坏鲁迪”模式时满嘴脏话。
马斯克旗下Grok推出的AI伴侣角色“Ani”
不过,此类AI情感陪伴产品不断引起关注,似乎也表明,如今有不少人寻求情绪价值支持和陪伴感,希望通过AI满足倾诉和被理解的需求。
他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包括AI在内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如果个人能够利用AI完成工作,人和人的沟通就可能变少,使得他们更多接触AI伴侣。我也特别担心AI可能改变人的社交方式,但我认为这只是表象,根本还是在于AI对组织形式的改变。”
谈及AI技术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类的情绪价值需求,王碧豪分析说,人与人之间情感链接的本质是共同经历和沟通,这源于我们分工合作的社会机制,在未来,人类不仅会和人类协作,而也要和AI协作,这天然地带来了人类和AI之间的情感链接需求。
针对AI伦理边界方面的争议,王碧豪对观察者网表示,AI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它的变化速度非常快,监管和立法可能存在滞后性。如何划定AI应当遵循的道德界限依然是一个难题,需要平台和监管机构共同完善,“如果有一个行业组织能够与监管机构紧密合作,监管的进度可能提升很多。”
1、模拟黑客攻击、定制“体检套餐”!网络安全公益行走进珠海企业
2、台灣只有兩千多萬人口,只能挑精揀肥地發展,能發展成這樣已很了不起了
3、700亿独角兽盯上无人机!大疆迎最强劲敌?,大疆高端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