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中欧医疗界代表齐聚郑州 共探跨境合作新路径
中新网郑州8月1日电 (刘鹏 陈贵洋)8月1日,以“深化中欧医疗合作,共创健康产业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欧国际医疗产业合作交流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启幕,来自中欧医疗领域的100多名政企代表齐聚于此,共探产业创新与跨境合作新路径。
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主任田海涛在致辞时介绍,河南拥有8.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郑州航空港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科技创新+制度型开放”双轮驱动医疗产业发展,这里汇聚了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创新平台,以及中原纳米酶、中原细胞和免疫治疗等5家省级实验室、12个临床研究所,已吸引264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交流会上,中欧国际医疗两大关键合作成果落地。郑州航空港区与万疆创新(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瑞士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中欧国际医疗合作产业园”,并计划在瑞士设立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和共同举办医疗行业活动。同时,郑州航空港区与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签约产业基地项目,拟在郑州航空港区投资落地“一总部一中心两基地”。
在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与会专家、代表共同探讨了中欧医疗领域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丹麦AMBU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高铁山认为,中国市场对跨国医疗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他还特别强调了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产业链的独特优势。
先进医疗技术协会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执行会长刘翔称,全球医疗企业CEO们正在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他还提到一个关键现象,即许多企业的五年发展规划与实际市场表现出现显著差异,这促使跨国企业需建立更动态的中国战略评估机制。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兴凯借助与跨国企业合作的成功案例,指出产品优势和市场先机是跨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亚都医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正男披露了与优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的多项关键因素,即市场需求与医保政策的良性互动、中国制造业的完备产业链、区域性政策支持的高效性,以及长期合作建立的互信基础。他提到,从原材料2小时左右到位可见,中国产业链的快速响应能力已形成独特竞争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医疗创新产业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突破”转型的关键节点。2025中欧国际医疗产业合作交流会的举办,标志着中欧医疗产业合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完)
|
2、四部门: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无资质行医的法律条文
3、国家网信办:将大力整治假冒仿冒新闻媒体等问题,假冒充新闻工作者 以在新闻网站上发布隐私为要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