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还是“溃败场”?俄军“铁桶阵”下的亡棋警钟
原创 俞快看世界 俞快同行 2025年07月31日 09:15 北京
红军城为何成了空城?这座本应重兵把守的战略要地,为何让突入的俄军精锐空降兵错愕不已?7 月 25 日,俄罗斯精锐空降部队的突击小分队踏入红军城,也就是被乌克兰叫做“波克罗夫斯克”的市中心时,发现这里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顽强抵抗,乌军主力如同人间蒸发,这座曾被视为乌东防线核心的战略重镇,如今仿佛已成了一座防守空虚的 “孤城”。
要理解这场意外背后的深意,首先得看清红军城的 “战略分量”。作为乌克兰东部的交通 “心脏”,这里是铁路与公路的黄金交汇点,乌军向东线输送弹药、调派援军、转运伤员全靠这条生命线;作为工业 “命脉”,这里坐拥乌克兰唯一的焦煤生产基地,支撑着全国的工业运转与能源供应;更重要的是,它是阻击俄军西进北扩的 “咽喉锁钥”,一旦失守,哈尔科夫、苏梅等重镇将直接暴露在俄军兵锋之下。按照俄军战前研判,这里至少应驻扎着包括北约特训的第 155 机械化旅在内的多支精锐,可现实却好像给俄军唱了一出 “空城计”。关于乌军的突然消失,两种猜测在国际舆论场激烈交锋。一种声音直指乌军防线已 “千疮百孔”:征兵年龄放宽至 60 岁的政策,暴露了乌军兵力枯竭的窘境,而对老兵退役问题的刻意回避,更让服役多年的士兵心理防线崩溃,逃兵数量飙升与伤亡惨重叠加,防线出现漏洞并不意外。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泽连斯基当局 “诱敌深入” 的“高明”战术,不过,以乌军当前捉襟见肘的兵力状况,这种一厢情愿的策略显然难以具备能够实施的基本条件 —— 毕竟俄军在这个方向已集结 11 万兵力,形成铁桶合围之势。
事实上,俄军对红军城的包围早已部署成型,但俄军迟迟未发动总攻,一方面是因为乌克兰当局将4000多名平民留在城中当作“人盾”,另一方面是俄军想复刻 “巴赫姆特模式”,以消耗战拖垮乌军有生力量。而拿下红军城的战略意义,早已超越一城一地的得失:它将让俄军得以控制哈尔科夫、苏梅等要地,直抵西北战略要点,成为实现 “去纳粹化、去军事化、中立化” 三大目标的关键一步,甚至被视作俄乌冲突 “收官阶段” 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在这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乌克兰当局却做出一个出人意料、令人不齿的举动。7 月 28 日我外交部发言人针对泽连斯基批准制裁中国个人和实体一事明确表态:反对任何单边制裁,敦促乌方纠正错误,中方将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这一立场的背后,是乌克兰长期损害中国利益的事实:撕毁马达西奇收购合同、扣押 45 亿美元预付款,却在美欧授意下不断挑衅中俄。这种亲疏不分的行为,让很多中国人很难对其产生好感 —— 毕竟,一个连基本商业信誉都无视的政权,又怎能指望它在国际交往中坚守公平正义?
忠犬不无关系。卖身投靠美欧后,乌克兰按照美欧的意志对俄罗斯挑衅,却忽视了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即便在战局如此不利的情况之下,还不忘对中国“狂吠”,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对于这样一个持续损害中国利益、敌视中国的政权,真不知那些所谓的“乌粉”又该如何自圆其说?红军城的空城之迷,或许尚未完全揭晓。但无论战局如何演变,有一点已然清晰: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任何试图依附强权、损害他国利益的行为,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2、国家移民局答海报新闻:中国对55个国家实行240小时过境免签,有多少国家对中国免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