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郭松民 | 评陈佩斯的《戏台》

时间:2025-08-02 02:44 作者:辛呓呓

郭松民 | 评陈佩斯的《戏台》

01

用醋和饺子,分别作比电影的隐喻与故事本身,非常形象,并且有效,这是姜文的一大发明。

什么意思呢?

有些人不爱吃醋,怎么才能让他吃醋呢?就包饺子给他吃,因为他吃饺子要蘸醋,所以就吃了醋。

真是妙喻。

但这一次,姜文似乎没有处理好醋和饺子的关系。有人说,他端上来的《你行!你上!》全是醋,没有饺子。【点击阅读】

姜文不去说了,重点说陈佩斯。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用醋和饺子来分析陈佩斯的《戏台》,似乎陈佩斯端上来的,全是饺子。

不过在我看来,饺子是有的,醋也不少。

比如,洪(红)大帅的命名,洪大帅红底黑色的版画风格肖像,反复强调的“开国大戏”,徐处长朗诵的那首诗,以及洪大帅看戏时的投入,触景生情并且落泪……

你说这些不是醋,我不信。

02

《戏台》最明显的一个BUG,是六姨太的人物设计。

六姨太思玥是影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

在民国,军阀姨太太爱上戏子,是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

这是因为,姨太太多是女学生、女演员、青楼女子等出身,由于美貌等原因被军阀霸占,但她们有文化,见识广,比普通人家的女儿更大胆,情感也更丰富。

她们被军阀禁锢,生活圈子有限,捧戏子是她们为数不多的与外界异性接触的机会。

1943年的电影《秋海棠》,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陈佩斯的《戏台》搬用了这个旧梗,让洪大帅的六姨太爱上京剧名角金啸天,这属于正常操作。

但陈佩斯处理得不好,非常不尊重女性。

姨太太,总体上是受压迫的人,她们渴望爱情,渴望自由,这是值得同情的。

然而,陈佩斯却毫无同情心,把她设置成色情狂,以大腿为唯一武器,这就过于戏谑,甚至冷酷了。

其实,把六姨太的桥段整个删掉,一点也不影响剧情发展和主题表达,这个角色完全是工具性的,功能很单一——提供涉性的喜剧笑料。

黄段子叫春摇床梗连来两次,看得人尬到脚趾扣地。

这也是瞧不起观众,觉得观众就是喜欢听叫床。

由于六姨太的功能过于单一,所以整个人物就白痴化,“憨豆”化了。

勾上脸谱,她就认不出哪个是金啸天?哪个是包子铺伙计大嗓儿?

“睡错人”这样的梗,真的很刻意、很冷漠、也不好笑。

一个被军阀当成玩物的弱女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逃出大帅府,追求自由,结果却“睡错人”,委身于一个陌生的抠脚大汉,这是对她“不守妇道”的惩罚吗?

六姨太的故事,是《戏台》中真正的悲剧,比什么被逼改戏要悲惨多了。

然而,真正的悲剧却成了整部电影最大的笑点,观众被误导,只觉得“哈哈哈大帅姨太太给大帅戴绿帽子睡错了人让一卖包子的爽了”,可有谁在乎她是在奋力追求有尊严的生活?有谁介意她一旦发现自己“睡错人”,心中会多么屈辱痛苦?有谁会担忧大帅将会用怎样残酷的手段迫害她?

拍电影,不要求有多么强烈的正义感,至少要有一点悲悯情怀吧?

03

《戏台》的价值观,似乎是不媚强权。

有些桥段,比如当蓝大帅攻城,炮弹袭来,洪大帅与台下观众逃散之时,金啸天和凤小桐仍然淡定地继续表演“霸王别姬”,就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不媚强权是值得推崇的,但细细想来,却发现侯班主(陈佩斯 饰)领衔的五庆班一干人等,不是不媚强权,只是反感“不懂戏”。

试想,如果洪大帅懂戏,是资深票友,则五庆班又该如何?恐怕会欢天喜地的为大帅演出“开国大戏”了吧?

既然如此,还谈什么“不媚强权”呢?

其实,统治中国十六年的北洋军阀,在文化上相当保守,这一点倒是与陈佩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个字都不能改”的理念高度吻合。

一些著名军阀,如直系军阀首领,贿选总统曹锟就痴迷京剧,不仅能欣赏,还能登台演唱,尤其擅长老生。他对京剧的唱腔、身段都有研究,经常邀请京剧名角到府中切磋,是当时梨园界公认的“大帅票友”。

著名的“狗肉将军”张宗昌,虽以粗犷闻名,但也热衷于京剧,尤其喜欢武戏。常邀请京剧班社到军中演出,还慷慨解囊,资助过一些京剧演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京剧在北方的传播。

此外,像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也都很喜欢京剧。

遇到如此懂戏的军阀,陈佩斯和五庆班的金啸天、凤小桐等等,恐怕会觉得三生有幸,如旱逢霖吧?

至于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人民啼饥号寒,辗转死于沟壑,就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了。

以所谓“戏比天大”的名义,把懂戏不懂戏,做为至高乃至唯一的价值标准,其实是旧时代艺人们逃避现实的遮羞布。

当然,也是今天的一些“名角”把持话语权与既得利益的不二法门。

把这一标准绝对化,则会导致荒谬的、不能接受的结果。

在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中,程蝶衣(张国荣 饰)就因为日本军官青木“懂戏”而引为知己,不介意去为侵华日军唱堂会。

甚至到了日本投降后,在民国审判汉奸的法庭上,程蝶衣还强辩到,“青木是懂戏的,要是他活着,京剧就传到日本了……”【点击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梅兰芳在日本占领期间,蓄须明志,绝不演出。

这就意味着,在这位京剧大师看来,“戏”并不比天大,在“戏”之上,还有更大,更重要的东西。

看来,陈佩斯连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也没有弄懂,这才是悲剧吧?

04

在洪大帅枪口威逼下,陈佩斯和五庆班原本是准备改戏的。

但是,当因为吸毒过量而不省人事的金啸天忽然清醒过来,并在舞台上原汁原味地唱“霸王别姬”时,影片的调子一下子就变得慷慨悲壮。

陈佩斯毅然决定以身殉“古”,哪怕“明年今日,就是大家周年”,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个字也不能改”。

这是影片的高潮,一切戏眼都收束在这里。

仿佛在说王朝更迭、军阀混战,一切都在变的乱世中,保守“老祖宗留下的精华”才是最重要的。

真是令人难以想象,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连名字都带着“布达佩斯”先锋气的文艺工作者【注】,思想竟陈旧得像落满灰尘的戏服。

首先,所谓“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据《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介绍,杨小楼于1918年排演了一至四本《楚汉争》,自饰项羽,尚小云饰虞姬,从项羽起兵起到乌江自刎止。

1922年2月,齐如山、吴震修对剧本进行改编,浓缩为一本,并且协助梅兰芳重新设计舞蹈场面,删除了许多霸王项羽的戏份,强化了虞姬的戏,改名《霸王别姬》。

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霸王别姬》,杨小楼饰项羽,梅兰芳饰虞姬。

所以,《霸王别姬》在1922年才首演,在此之前从剧本到服化道一直在改,此时大清已经亡了11年,五庆班演出的是相当时髦的“新编历史剧”,谈什么“老祖宗的东西”?哪来“写戏的人早死了”?

其次,就连李鸿章都知道,现在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靠“祖宗之法不可变”能应付得了吗?

陈佩斯这种陈腐保守的理念,由来已久。

1998年,陈佩斯与朱时茂在春晚舞台表演谢幕之作,小品《王爷与邮差》。

陈佩斯最后有一句画龙点睛的台词:“我就不信没有英雄再世,早晚有一天,关公关云长挥起青龙偃月刀,嘿!到那时候我看他们谁还敢随便欺负咱们中国人!”

靠什么打败列强?关公?青龙偃月刀?你是认真的?

今天,的确已经没有人敢随便欺负中国人了,但不是靠关公和青龙偃月刀,更不是靠“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而是靠人民革命推翻三座大山,靠抗美援朝打出国威军威,靠社会主义工业化,靠两弹一星……

只是所有这一切,文艺工作者(姑且这样称呼他们)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表现罢了。

【注】五十年代,陈强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到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得到大儿子出生的消息,于是取名“陈布达”,后来二儿子则顺理成章地起名“陈佩斯”,他们的名字本身就带有社会主义文艺的青春记忆。

Top

1、余鹏鲲:雅江水电站,为何会出现大量谣言带节奏?,雅江水电开发

2、挨骂也欣慰:在风暴中捡回一个灵魂!,在风暴中醒来是哪首歌

3、韩国一男子在中国长白山挥舞太极旗被制止,韩国运动员长白山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cycgw.cn/HWL/detail/easjdq.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辛呓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