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中国脱口秀的政治正确,嘴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时政脱口秀

时间:2025-07-27 07:30 作者:执子归来

中国脱口秀的政治正确,嘴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时政脱口秀

转自公众号“肖瑶”

作者:宋厚希

我是从那个名叫甜甜的演员开口的瞬间开始产生不适感的——或者干脆说,岂止“不适”,简直“厌倦”。

作为女性脱口秀演员,她又在说“月经”。不久之前(其实就是同一场),选手王越已经凭着“月经”话题拿到了192的高分。而这才是《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第一赛段。若你盘点一下最终杀入下一赛段的23位选手就会发现,入围的10位女选手中有8位讲的都是“女性困境”。只有我喜欢的上海演员Norah很难得地讲了创业故事,结果排名第二十二,差点儿又被淘汰。

对,在之前几年的比赛中,Norah基本上都是一轮游。她解释说自己不太适应线上比赛,但在堪称“中国脱口秀拓荒者”的李诞口中,Norah所以不被观众接受,是由于“过于精英”了。

直到看完同时迎来第二季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我才突然明白“过于精英”到底是啥意思。至少表面看起来,Norah与绝大多数女性脱口秀演员的确不同。她原本是上海金领,能用普通话、英语和沪语讲脱口秀。去年不止创办了自己的俱乐部,还欢天喜地结了婚,并且与丈夫志同道合、琴瑟和鸣……归根结底一句话:她的人生未免有点儿太幸福、太不具备悲剧性了。

反观今年两档脱口秀(或称单口喜剧)节目中的女性演员,数量配比已经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所说的内容却来来去去就那几个:原生家庭(而来的重男轻女)、感情不顺(而来的男人是垃圾)、性别困境(而来的生理羞耻、容貌焦虑、生育难题),等等。

我当然是纯女性一名,而且日常发言经常会被指“过于女权”。但即便如此,我还是非常悲哀且胆寒地意识到,中国脱口秀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政治正确:只要你是女性脱口秀演员,就可以无需好笑、无需出梗、无需让观众感受到滋养。你只要做一件事:骂男人。骂得越狠、越爽,就越能得到女性观众的疯狂鼓掌和投票。

而那些如吉祥物一般摆在台上的各种男女嘉宾,为了迎合观众,也只需更疯狂地鼓掌、拍灯,或者迫不及待售卖自己的经纪人约(如杨天真),以及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自己新上映的电影(如大鹏)。只要能把自己的“货”卖出去,真正的商人才不管你厌女还是仇男。左右不过一场买卖,舞台上的独立宣言哪儿盖得住算盘珠子啪啪响。

当然,这其中不包括大张伟和罗永浩。个人认为,这两位还是具备相当辨别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在某位女演员表演后的弹幕里看到有人吐槽:老罗好像从来不给女演员拍灯……

脱口秀舞台上究竟该不该讲女性话题?当然应该。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的性格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必须在这里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将屋子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毕竟直到今天,都没人能说得清女性议题应当到达什么样的尺度才最合适且最大化接近“平权”目标,但咱至少可以先把“屋顶拆了”,让那些原本隐藏在暗处的沟壑明明白白展露在外,再去进行更细致的讨论。

更何况,今年两档节目的确也有不少优秀女选手。老选手如唐香玉、王越、山河、Echo,还有新涌现出的小帕、王小力、王大刀、嘻哈…尤其醒目的是五十岁的唐主任,以自己举重若轻的表演向世人揭示出传统中国农村妇女不为人知却比比皆是的生存状态。一段脱口秀能让观众又哭又笑,也算是奇观之一种。

然而,即便这么多优秀的表达者也无法掩盖两档节目共同存在的“性别话题密度过高”问题,甚而至于只顾树阵营、表立场,结果让原本好笑的话题也变得无趣。似乎比起打磨好内容,赶紧输出观点才最重要。

因为性别议题总会带来欢呼和掌声,有些选手便像是站上了批斗大会的舞台,身边男性被悉数拿来当作反面典型拷打,好好的喜剧节目,已然变成男性吐槽大会、月经科普大会。观看过程中,我甚至一度产生了“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的错觉。

与之相对,之前男选手的话题多少都会提一点女性(比如豆豆最为经典的对于自己女朋友方向感的吐槽),现在基本上都已清零,成了碰都不能碰的禁区。所以两年没参赛的杨蒙恩会感叹,这次重回舞台才发现,“女人都在上桌,男人都在上炕。”而身为观众的我,十几个小时节目看完,最大的感受是男选手的世界里已经没有女人,女选手的世界里只剩男人。

女性困境是否源于男性压迫?微观表现上看,当然是。可是,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性别差就万事大吉了吗?综观人类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任何关系背后隐藏的都是权力之争,都是高位者对低位者的压迫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其核心在于权力结构的不平等分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权力监督、责任约束到制度设计等等各个方面入手,更需要身处这一社会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抗争,而绝非消灭或打压掉某一性别就能实现。

求生欲满满地再强调一次:我也是女性,甚至是女权思想比较严重的中年女性。也正是因为此,我尤其反感把女性高高捧起,却只是放在“卖惨”的位置上。就像鲁豫今年对很多选手的点评:你不能只说问题,不讲解决方案(对很多男性提出的问题,她也是同一逻辑)。说到底,脱口秀就是一种用幽默化解苦难的喜剧类型。它不是演讲,更不能单纯吐槽、哭诉、声明和咒骂。

其实回想最初那批女性脱口秀演员,思文、杨笠、晓卉、颜怡颜悦、李雪琴、鸟鸟,甚至早期的小鹿等等,她们特点鲜明,选题多样,更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有意义、有力量的表达。今年当然也有优秀女选手。比如我之前说过的最擅长逻辑思考的大国手,比如第二场就开始讲消费主义陷阱的小帕,还比如纯学霸型选手孙嘻,她的“牛马打工人故事”比大多数男选手讲得都要高级。

事实上,很多优秀的脱口秀段子本身并没有性别标签,无论男女都可以有相同的观察和创作。也必须看到,时下女性所遇到的很多困境,男性也会遇到,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多数时候无关性别,,而是权力。女性对平权的争取,不能只依靠站在台上骂男人,单纯完成“男女站在同一位置”这一目标也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同一社会评价体系和标准下实现同等思考、创造和成就,才能达成真正的两性平等。

所以,真心希望无论选手、评委还是观众,都再更单纯一些。对于脱口秀表演者,唯一应该被鼓励的标准就是“讲得足够好笑”。这个标准,不分男女。

毕竟,无产阶级劳动者不分性别,值得每个人最基本、最平等的尊重。

Top

1、作为中学生,读一读经典并没有什么不可,关键是老师如何引导,中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应该侧重理解作者原意

2、好消息接连不断!舰载版歼-35服役后,福建舰五机“全家福”也来了!

3、从黄河清教授的“一眼假”,谈西方伪史论的“见知障”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cycgw.cn/GRM/detail/yfiriy.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执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