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5 06:22 作者:命运曲调
智驾的天塌了,懂车帝封闭高速实测了36款车,没有一家完美地通过,懂车帝官方
“懂车帝”联合“央视新闻”在封闭高速中,测试了36辆不同品牌、智驾车型,216次碰撞试验下来,没有一家车企的智驾车型完美通过。“懂车帝”系列视频“懂车智炼场”中,还发布了《他信了辅助驾驶234次,结果再也没回过家》的测试视频。
其实,“懂车帝”系列测试是要告诉大家,智驾并不完美,甚至还不太成熟,在复杂交通情况下,还有硬件、软件、策略、法规等等方面的问题,消费者不可以掉以轻心,必须在安全合规的情况下使用该功能。
与此同时“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安全场景研究报告》,详细分析近几年国内外交通事故数据库中的典型场景,强调:高速公路是辅助驾驶事故发生最多的场景,追尾是最频发的碰撞类型,而感知系统识别失效是辅助驾驶事故的主要诱因。
“懂车帝”高度关注智驾安全,原因很简单:乱象丛生!
完整看完2个长达1.5小时以上的视频后,感慨万千,细节大家自己来看,笔者简单说几句:
1、测试项目设置条件其实已经很容融了,在封锁的高速公路做的测试,其实实际场景比测试场景更复杂。
2、“懂车帝”提出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让速不让道”,其实是强调智驾车型不能只顾前车,不顾后车,或者两边车辆。二是,生命安全是第一要义。
3、参加测试的36款车型,没有一个完美实现安全通过。施工环境、夜间场景、突发状况等等,都一言难尽。
具体的结果就不重复了,各大车企无论PPT吹得多么厉害,真到实际使用环境,又是一回事。市面上的所有智驾车型都是L2辅助驾驶,智能系统处理不了的场景,人工接管还来不来得及是个问题。
我也能理解一些KOL站队批评测试的结果,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数据可能有各种偏差,但是实际教训的很残酷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妨等等看看。你这边一洗地,车主那边一忽视,悲剧就产生了。
生命不能拿来开玩笑,也不能被写在营销的PPT中,车企如果想证明自己的智能驾驶确实安全、智能,不妨等一等法规,不妨学一学比亚迪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兜底做法。
老百姓赚点钱不容易,买个车第一要的是安全,第二要的还是安全。央视新闻发布消息,明确指出: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仅47%的测试车辆能安全避让!儿童突然冲出过马路:58%的测试车辆能有效刹停!
作为一个资深自媒体人,深知媒体和自媒体正确宣传的重要性,在安全面前,必须坚定不移地客观,所以在这些测试面前,各位KOL还是省省心,不妨等等权威发布。聪明车必须是安全的车,智驾的安全标尺必须卡得严。
“国新办”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明确表示:目前市场销售的智驾系统都不能“自动驾驶”,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因此驾驶人才是最终责任主体,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明确驾驶人“脱手脱眼”要担责。
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不仅将对车企加强管理,还将加强法律配套,做好宣传工作。
“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是始终要强调的事情,无论智能辅助驾驶发展到什么阶段,现行法律框架下,驾驶员都有全面的义务和责任。
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安全场景研究报告》就指出:普遍认为更安全的白天反而是事故高发时段,占比达80.5%,因此即使在白天的交通环境下,驾驶员也不应放松对驾驶辅助系统的接管。
复杂场景下,智驾车型安全策略和硬件等有缺陷,用户受安全教育程度不同,交通参与者复杂等,都是智能辅助驾驶暴露出的问题。必须要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中国汽车在立足国内市场,迈向全球市场的时候,注定有很多功课要做,此时规范智驾紧迫性很强,涉及我们能不能把新能源汽车当作“新三样”,能不能在关键时候支撑梦想。
目前,相关部门还在推进相关标准的起草和审核,业内长期以来的夸大宣传和野蛮生长的时期已经过去,请大家理性看待,积极参与推动改进和创新,确保智能驾驶行业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女律师体检事件出现反转,体检机构:早已明确提示需进一步CT检查,律师入职体检会查哪些项目
2、警惕基孔肯雅热!中医教你防蚊又养生,基孔肯尼亚病毒的临床表现
3、我高中同学当年一直听“美国之音”,现在已是典型公知,口头禅是为啥不完全学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