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7 16:22 作者:无肠公仔
四大粮商坐不住了,中国在非洲建农业基地,将改写全球粮食格局,中国 非洲 农业
你说怪不怪,现代经济爆发式增长,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品迅速普及,连非洲小哥都用上传音手机,开上了比亚迪汽车,可更基础的第一产业农业,却好像进步不够明显,时至今日,全球仍然有7亿人在饿肚子。
为何现代人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却依然解决不了吃饭问题?这背后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四大国际粮商。
这4家分别是,美国的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和法国的路易达孚。
近百年来,四大粮商几乎垄断了国际粮食市场,他们跟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区的农场签订长约,却从不参与农业生产,只是在源头上控制粮食产出,然后躺着就把钱赚了。
对于四大粮商来说,全球人口是线性增长的,那么粮食需求的增长也很缓慢,如果粮食供应增长过快,反而会压低价格,所以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根本就没有动力提高粮食产量。
当然,农业跟工业不一样,工业最依赖的是劳动力、能源和设备,只要一条生产线转起来,就能快速复制N条生产线,让产量增长N倍,可农业最依赖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土地,你让100个人种一亩地,跟10个人种一亩地,产出可能差不多。
所以四大粮商的一个借口,就是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有限,能种粮食的基本都种上了,所以全球粮食产量已经摸到了天花板。
但真的是这样吗?
就拿非洲大陆来说,地广人稀,千里高原一望无际,但这3000多万平方公里要么撂荒,要么就是非常原始的刀耕火种,但凡四大粮商能在这里投入一丁点资源,这里的粮食产量都会呈指数级增长。
既然四大粮商不愿意干,那就我们干,近日,中信集团宣布在安哥拉投资2.5亿美元,要建一个10万公顷的大型种植区,主要用来种大豆和玉米。
熟悉东大做事风格的都知道,这只是第一批的试验田,只要试验成功了,后面就会在非洲大陆快速复制。
那中国企业为何要去非洲种地呢?
这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考量。
第一个层面,东大毕竟人口太多,尽管主粮能自给自足,但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的大豆和玉米做饲料,否则就会影响肉类产出。
所以,与其大量进口,不如自己开发土地自己种,这样我们才能把饭碗端得更稳。
第二个层面,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化的主导者。
我们可以把过去的全球化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欧洲列强推动的殖民时代,也就是全球化的1.0时代。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列强通过暴力抢占殖民地,然后把殖民地当成了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人口全球化,列强瓜分土地的本质,是瓜分人口,他们通过血腥的人口贩卖和暴力压榨,积累了原始资本的第一桶金。
第二个阶段,是二战以后由美国主导的工业全球化,也就是全球化的2.0时代。
美国通过发行美债向全球借钱,美国企业低成本地拿到融资,然后他们把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留在美国,把生产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转到海外,从而赚取最大的利益。
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也在不断转移,先从欧洲日韩转到亚洲四小龙,然后再转移到了中国。
尤其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崛起,把工业品的价格打成了白菜价,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用上廉价的工业品。
然而,随着近些年中国的产业升级,开始向高附加值环节不断攀升,导致老美慌了,他们开始逆全球化,要搞制造业回流。
但美国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全球化这个东西,一旦开启了就绝不可能再逆转,因为它意味着更细致的产业分工,和更高的劳动效率,符合人类发展的共同利益。
所以中国顺应历史潮流,仍然在大力推动全球化向3.0时代迈进。
未来的全球化3.0,就不仅仅是人口全球化和工业全球化了,必然还包括农业和大多数的服务业。
就拿农业来说,中国在非洲推动农业基建,普及机械、化肥等先进技术,大幅提高非洲的粮食产量,这将给全球粮食供应带来一笔巨大的增量,叠加现在的人口趋势,未来全人类的饥饿问题都将一去不返。
而对于四大粮商来说,他们躺着赚钱的好日子也该结束了。
1、姬安宁:日韩首脑缺席北约高峰会是不想上当,姬安宁是什么人
2、WAIC前线|商汤科技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智能平台商汤科技真好
3、毕业季就业指南!观网陪你避坑突围,解锁职场新可能!,观网文化传媒发展(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