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背后,美议员在操弄什么?,英伟达ceo
7月31日,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公司的消息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此前美议员呼吁要求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且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据称已成熟。
观察者网科技评论员指出,新闻稿中有关美议员的说法,存在事实依据,美方正试图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华科技打压力度。
哪部法案?何种用心?
该法案要求美国商务部强制受出口管制的“覆盖集成电路产品”配备“芯片安全机制”,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转移、盗窃或使用。其中,“芯片安全机制”定义为通过软件、固件或硬件启用的安全功能,或物理安全机制,具体包括“位置验证功能”,用于追踪芯片的地理位置或检测其是否被非法转移。
《芯片安全法案》的参众两院版本于今年5月推出,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目前均在提案阶段,尚未通过。
法案规定,美国商务部需在法案通过后180天内制定实施细则,确保芯片在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移到外国时具备可行的位置验证技术,并要求出口商向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报告芯片的转移或篡改情况。
此外,美国商务部需与美国国防部合作,研究其他潜在安全机制,并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评估技术的成本、性能影响、潜在漏洞及防篡改可行性。
芯片追踪,如何实现?
美众议院版本《芯片安全法案》的主要推手之一、来自伊利诺伊州的众议员比尔·福斯特,是一名罕见的“科学家议员”,对芯片制造技术非常熟悉。正是他率先在国会提出要给受控芯片装上“数字缰绳”,即位置追踪功能和远程关闭功能,一旦发现芯片被非法转运,就能远程立即禁用。
这套机制的优点是灵活性强,可以根据不同的政策需求自动调整治理方式。目前,远程验证等技术在某些CPU和GPU上已经实现,未来也能轻松扩展到AI芯片中。理想情况下,这套机制还能结合供应链追踪以及“了解你的客户”政策,更好地控制芯片的销售和使用。
关注地缘政治、跨国公司和技术治理的交叉领域作者“南极土著”注意到,如何解决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转运问题”,受到美国政府的长期关注。
“南极土著”强调,英伟达不会喜欢《芯片安全法案》。有了这个法案,芯片是否“安全”说不好,英伟达的生意和客户一定变得更不安全了。正常的情况下,一旦芯片卖出,英伟达对芯片的后续用途不应该仍然持有掌控的能力。没有哪个客户愿意自己花大价钱买的芯片,还内安置了一个监控“后门”,到了哪里被英伟达和美国政府掌握得一清二楚。
“南极土著”认为,“在商业市场中加入这种位置验证机制,会给人留下一个印象:美国不信任全球市场,也不信任自己的盟友,更不信任自身在技术上的优势。对中国国产芯片来说,这可能成为一个机会,因为他们可以不用内置这种位置验证机制,给客户充分的信任、隐私和安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马竞主席欢迎致辞中出现口误:普比尔在巴黎残奥会上夺得金牌,pruden马竞
2、据北大光华测算:外卖消费券预计撬动近7000亿消费增量,北京外卖消费券规则
3、《明末:渊虚之羽》,游戏质量平稳落地了吗?,明末渊虚之羽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