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中国母港邮轮航线为何悄悄变长?,中国的游轮母港

时间:2025-08-02 02:42 作者:贫道爱师太

中国母港邮轮航线为何悄悄变长?,中国的游轮母港

短航线已经满足不了中国游客了。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领域 | 邮轮业

01

今年暑假,我带上家人,花了整整9天时间,坐上一艘国产大邮轮沿着东海一路向日韩驶去。

出发那天,站在上海吴淞口码头,看着眼前的爱达·魔都号,心里还有点犯嘀咕:9天,会不会太长了?

旅界实拍

毕竟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国内的母港邮轮产品就是“周末小短假”,四、五晚刚刚好,再长就显得不太性价比了。

但9天过后,我反而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

航海日的白天,孩子去儿童俱乐部画脸、跟着老师玩游戏,我跑去甲板跟教练上健身课,晚上看完歌舞秀,再去点一个披萨,睡前在阳台吹吹海风。

爱达.魔都号/旅界实拍

飘在海上的日子里,吃喝玩乐安排得满满当当。

说起来,暑假正是邮轮旺季,很多短途航线都是一票难求,排队都能排出长蛇阵,但这艘最大能载客5000多人的邮轮,实际登船只有不到3000人。

乘客服务员比例越低,体验就越好。

航线设计也特别有意思,除了韩国济州岛、日本舞鹤、新澙、函馆都是一些不那么网红的小众目的地。

在舞鹤,我们看到了那个百年老港的仓库群,风吹过海面,港口上停着几十条小渔船,像一幅安静的日本水墨画。

在北海道函馆,绕着大沼公园里的活火山驹岳骑行,又觉得自己像误入了一张明信片。

在新澙,小店里飘着米香,我随手挑了几瓶手工清酒,带回去留作纪念。

舞鹤红砖仓库群/旅界实拍

和传统日韩邮轮动辄只去釜山、福冈、冲绳不同,这些小众港口给人的惊喜是实打实的。

后来我又仔细研究了各家邮轮公司今年暑期在中国母港的行程设计,才发现不光是爱达·魔都号,今年很多船公司都在尝试更长的邮轮航线。

招商维京游轮6月、7月接连推出15天的“魅力日韩之东京线”,一口气跑遍高知、名古屋、清水、别府、长崎十个港口。

蓝梦邮轮今年10月底再次推出14天13晚的 厦门-马尼拉-长滩岛-沙巴-穆拉-新加坡-岘港-三亚-北海长航线。

无论是从上海、天津,还是从厦门、广州启航,都能看到越来越多7晚、8晚、甚至10晚以上的长航线,仿佛一条条悄悄出现的新支流。

02

如果说前几年,中国母港邮轮还在拼命“卷短线”,那最近这一波各家邮轮公司的长航线,多少有点时代转向的意味。

它并非拍脑袋的随性实验,是被市场逼出来的理性选择。

先说最简单的原因:短航线,太卷了。

如今,国内邮轮航线并不少,但大多数都是3到5晚的短途打卡之旅。

比方说,从上海去福冈,或者从天津去济州岛,来回四五天,最多匆匆在港口停留一到两晚,就像在不同的免税店之间转场,停不下脚。

济州岛/旅界实拍

2012年前后,皇家加勒比游轮、歌诗达都靠这种“短平快”航线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

用餐标准低一点、团费便宜一点,船上娱乐再搞热闹点,生意就滚滚而来。

应该说,过去十多年,中国母港邮轮基本走的是这种“启蒙路线”,游客体验下海上生活,回来就能吹一周牛。

这类航线价格低,客群广,特别适合第一次尝鲜。

但好景不长。

当所有邮轮公司都在抢短线生意,竞争就变成了拼价格、拼补贴、拼谁更敢亏钱换流量。

去年暑期,无论天津还是上海,国内邮轮母港短航线甚至出现了“白菜价”,一条三晚四天的航线,船票比几顿火锅还便宜。

长航线邮轮产品的出现,则像是对“短线内卷”的反叛。

同样一艘船,与其一周跑两三趟短线,把价格打成地板价,不如一趟跑八九晚,既能提升客单价,也能锁定更有消费力的人群。

毕竟,能在海上待十天的人,通常不太会省那几百块饮料钱。

要知道在加勒比海、地中海这些全球邮轮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随便一条航线都是7晚8天起步,船像一个移动的度假村,一圈跑完,至少去四五个国家,旅程自带深度游滤镜。

现在,邮轮公司开始卷长航线,是中国游客的福音,也是个好兆头。

事实上,邮轮航线变长背后,还有一个更实际的背景:中国游客的假期结构也变了。

以前大家总觉得中国人假期太短,没办法跑长航线。

可你看现在,早早退休的活力老人,暑期亲子带娃的刚需家庭,结伴出行的闺蜜、朋友,这些都是邮轮的主力客群,他们就是报个常规日韩旅游团也得七八天,短航线邮轮产品早就满足不了他们了。

去年12月,爱达.地中海号从厦门启航,搞了一个12晚13天的“海丝发现之旅”,再从东南亚一路跑回广州。

这条“长线试水”在冬天卖得非常好,船公司一看:哦,原来大家不是不想坐长航线,是没人给他们提供选择。

今年暑期,爱达、蓝梦、招商维京又立刻在长航线加码布局,有点“试试就上瘾”的意思。

此外,还有一个“真香定律”:长航线,能让船上盈利空间变大。

在邮轮行业,船票只是“敲门砖”,真正挣钱的是船上的酒水、岸上观光、娱乐消费。

短航线三天,客人消费就三晚,长航线九天,餐饮、购物、付费体验全都翻倍。

就像一场演唱会,如果把时长从60分钟拉到180分钟,观众愿意为情绪价值多付的钱,往往远超预期。

而且长航线客群更稳定,他们可不是“随便试试”的首航客,而是有一定旅游经验、时间宽裕、愿意为品质买单的人。

少了价格敏感型游客,多了消费能力强的人,对船公司来说,收入更可预测。

再退一步讲,短航线也不是不要了,它依然是招徕新客、填补周转率的重要工具。

但长航线的出现,相当于把邮轮公司产品线拉宽,一边用短航线种草,一边用长航线收割,这是邮轮公司在中国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动作。

03

9天的海上旅程即将结束,我还从搭乘爱达·魔都号邮轮的乘客端观察到三个有趣信号,想和你分享。

第一个信号:邮轮游客口味真的在变。

过去很多人选择邮轮,就是冲着“性价比”,一张票搞定吃住交通,花三天体验新鲜感,回去能发个朋友圈。

但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已经逐渐满足不了更多有经验的国内邮轮老饕。

邮轮公司们在中国教育市场多年,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搭邮轮了。

船上一个今年刚好60岁的阿姨和我说:“既然我都花时间搭船而不是坐飞机,那为什么不多去几个地方,多待几天?”

邮轮体验的长度,成了分水岭。

第二个信号:邮轮价格锚点被悄悄抬高。

以前短航线卷得厉害,一张票上千块就能买,用“白菜价”吸引新客,船公司只能靠免税店回血。

而长航线就像“产品升级版”,客单价直接上台阶,一条8晚9天的航线,价格动辄翻倍,但很多人愿意付钱。

为什么?

因为长航线的定位已经不是“我随便试试”,变成了“我想把假期过得值一点”。

这种愿意为深度体验埋单的群体,正在悄悄增多。

有位船公司的人跟我说,“长航线的客人普遍素质高、消费能力强,不会只盯着团费最低的套餐。”

简单来说,价格贵的,不一定卖不掉;相反,为船公司筛选出了理想的客群。

第三个信号:这届游客已经爱上邮轮深度游。

以前,我们看中国母港邮轮的路线表,真的很像“家常菜菜单”:福冈、釜山、济州岛,来来回回几个老朋友。

但现在,你随便翻一翻新出的长航线:舞鹤、新澙、八重山群岛、宫古岛,甚至一路南下去富美、亚庇和马尼拉。

日本新澙/旅界实拍

“邮轮+深度游”的概念,开始有了雏形。

这对于想要找新鲜感、想要文化体验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

当然,趋势归趋势,长航线也没那么轻松,航期长,舱位消化慢,对市场教育、运营稳定性要求都更高。

短航线可以拼周转率,长航线则要拼产品力、服务力和内容创新。

所以,在船上每天看海的日子,我也会想,长航线其实更像一场慢生意,它考验的不只是市场耐心,还有船公司对中国邮轮市场未来的信心。

长航线会不会成为未来中国母港邮轮的主流产品?

这是一条慢慢铺开的新赛道,它不会一夜成风口,但一定是中国邮轮产业进入下一阶段的第一块拼图。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那些中国母港邮轮航线在悄悄变长?

————   END   ————

Top

1、中国篮协通报辽宁山东U21群殴事件:4名球员停赛3年,辽宁队山东队

2、海啸是如何形成的?预警分几级?如何避险?一文读懂!,海啸的等级与预警

3、卢克文:看不见的问题,卢克文的博文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cycgw.cn/DEX/detail/wpmwdn.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贫道爱师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