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释永信到日本“黑金教会”,止不住的全球宗教腐败
事实上,释永信事件并非罕见个案,宗教腐败在全球范围内都屡见不鲜。无论东方西方,只要信仰能被商业化,牵涉的巨大利益就容易开启罪恶的大门。
中世纪的“什一税”“赎罪券”,以及敛财发动“圣战”等等,就不需要多说了,西方宗教的腐败现在依然严重,以至于前教皇方济各说过:“天主教会的领袖经常因周遭谄媚而变得孤芳自赏、志得意满与令人作呕地激动。教廷是天主教会的腐败根源。”
著名案例是为主教宅邸花费3100万欧元的德国主教范艾尔斯特,号称“奢华主教”。2013年10月23日,方济各令他离开教区,无限期停职。
德国主教宅邸
然而,这种轻飘飘的处理并没有什么警示效果。到2021年,梵蒂冈法庭终于起诉了10位高级神职官员,他们涉嫌敲诈、贪污、洗钱、勒索,其中甚至包括方济各曾经的核心亲信、助手安杰洛·贝丘(Angelo Becciu)。
2023年12月,贝丘被判贪污罪。梵蒂冈国务卿办公室曾以3.5亿欧元开发伦敦一座前哈罗德百货公司仓库,将其改建为豪华公寓。检察官指控,梵蒂冈的高级神职人员和中介人(包括贝丘)通过这笔交易骗取了梵蒂冈数千万欧元的费用和佣金,随后在梵蒂冈放弃此地产控制权的过程中,又贪了1500万欧元。
西方宗教存在“恋童癖”痼疾,也是世人皆知。例如,自2021年以来,法国天主教神职人员被指控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已超过21.6万起,部分受害者控诉教会长期隐瞒、包庇罪犯主教。法国主教团最终承认“教会系统性失败”。
近些年受害者站出来起诉后,巨额赔偿金以及教区破产事件,也让人们得以一窥并不透明的教会财务状况。
2012年有分析称,美国教会财务状况协调不力,资金管理马虎。破产教区的教会在某些情况下沉迷于财务扭曲——既为了挪用捐赠者原有明确预期用途的资金,也为了挫败债权人的合法索偿,包括教会自己的修女和神父。
类似地,美国天主教会的医院和学校,尽管兼具宣传和服务性质,但教会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恰恰是地方和联邦政府。它们为天主教医院患者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天主教学校学生的教育费用以及天主教大学学生的贷款提供资金。
由于教会财务并不透明,这些钱能否管好并无定论。但在那些已经破产的教区,律师和法官证实,各种资金混合在一起,很容易被挪作他用。在伯纳德・劳枢机主教的领导下,波士顿大主教区在1986年至2002年期间没有向其神职人员退休基金缴纳任何款项,尽管该教区在复活节和圣诞节收到约7000万至9000万美元的捐款,许多教区居民认为这些捐款将用于退休牧师。
在亚洲,印度的“神棍经济”同样登堂入室。2017年,印度著名“灵修大师”古鲁・拉姆(Gurmeet Ram)因强奸女信徒被判20年有期徒刑。警方突袭其住所缴获大量黄金、现金和武器,甚至发现一座“私人地下宫殿”。
1、工信部:培育特色食品产业,推进食品精深加工,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投资中国就是投资长期确定性”——外资企业相关人士看好中国大市场支撑高质量发展向优向新
3、德天空:科隆敲定霍芬海姆32岁边锋比尔特,总价100万到150万欧,科隆霍芬海姆比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