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1 16:27 作者:笑也随风
中美瑞典谈判,谈的是贸易,更是规则,中美瑞典会晤
近日,中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经贸高层谈判,再度呈现出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复杂且微妙的互动。
此次谈判聚焦新一轮关税暂停条款的延长,但一个突出的冲突点是美国将中国与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贸易强拉上了谈判桌,并以关税威胁为要价。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可能会面临高达100%的关税。美方还对中国继续购买伊朗石油表达不满。
这一现实,再次显示特朗普想要的是对贸易规则的改变。美国坚持要把贸易和关税作为霸权主导世界的政治工具。
首先,这一做法破坏了国际贸易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贸易应当基于非歧视原则,而将贸易与政治挂钩显然违背了这一理念。
其次,贸易政治化,贸易成为霸权工具,增加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最终损害消费者福利。
第三,贸易政治化可能导致报复性措施,引发贸易战,进而对全球贸易秩序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本轮中美瑞典谈判中,中方与美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实质上就成为谈买卖还是谈规则的问题。中方坚守贸易谈判的基本准则,不仅是维护自身的利益,更是在维护全球贸易的秩序。
能源安全是任何主权国家都无法妥协的核心利益。中方在谈判中严正回应美方:石油采购选择应基于经济和产业安全原则,不容任何外部压力干预。
中俄贸易是正常的大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地理优势、供应多元和成本因素,使中俄中伊石油贸易更具竞争力。失去这一能源多元结构,将加剧进口成本、危及能源战略安全,也增加全球市场波动风险。
事实上,中国自美采购液化天然气(LNG)、石油的意愿一直很强。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去年前5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同比增长五成多。只要谈判遵循市场逻辑,中国完全可以进一步扩大采购美产能源,但前提是这类商业决策不得被政治绑架。
中国坚拒“能源选择需以减少与俄罗斯和伊朗采购为交换条件”的美国要价,显示的是对商业理性的尊重,也是对全球能源市场稳定的保障。
特朗普的关税政治化、霸权化,不仅削弱了谈判效率,也使本应通过讨价还价解决的分歧被人为扩大成为对另一方的政治干预。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官方数据,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688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6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中美双向投资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任何一方试图以政治手段操纵经贸走向,最终只会伤及自身,也无助于解决实际争端。
中美在瑞典虽未就所有条款达成一致,但仍能就关税暂停达成90天的临时共识,充分说明坚守原则、坚持理性对话和利益平衡才是处理复杂大国经贸关系的长久之道。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责任共同守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坚持贸易问题归贸易,不将能源、粮食等基本品种政治化,这也是维护全球市场稳定的前提。
美国有媒体称,特朗普似乎在全球贸易战中取得阶段性胜利,主要贸易伙伴均作出重大让步,美国联邦政府也获得了更多收入,而且谈判结果对美国经济和市场的负面影响现在看来不大。
然而,这些贸易协议缺乏传统贸易协定的具体细节和相互承诺,仅为粗略框架,对国际贸易秩序和规则的破坏性正不断显现出来,最终有可能引发很多国家的强烈反弹。
美国与巴西贸易战的升级,正是因为特朗普坚持关税政治工具化的结果。
短期的协议如果无法转化为长期的贸易规则,很多国家采取的策略是先达成协议再等待时机“翻盘“,意味着高度的不确定性。
最关键的是,白宫越是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就越是会促使更多国家失去对美国的信任。
the end
2、大白话讲新闻|中美瑞典经贸会谈细节,瑞典与中国的经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