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阿里云,理想主义者赢得蓝海,阿里云计划

时间:2025-07-26 13:47 作者:满城风沙

阿里云,理想主义者赢得蓝海,阿里云计划

文 |杨珏、唐晓园

编辑|唐晓园

视觉设计:星船知造

正文共计:5323

为什么我们判断阿里云会赢得人工智能编程(AI coding)的大蓝海?

这片蓝海的宽度,由人工智能编程行业本身的边界阈值决定。它的深度,则要用人工智能编程所重构的巨大下游市场测量。比如经由AI coding生成的AI智能体,就是一个千亿级的水下大市场。

而阿里云会最终胜出的原因很简单——

1)从技术扩散规律与商业运营的角度看,开源大模型能更快实现“使用人数激增\对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更快调整适应——大模型能力迭代——使用人数再增长”的正循环。

2)不方便使用海外编程工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开发者终究会投入一款能力在线、可靠方便的AI编程模型。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将为阿里云的人工智能编程“托底”。

它将最终凭借不断滚动进化的模型加速度,赢得AI的蓝海。

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01 天下苦Claude久矣

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们有个痛点,Claude虽好,但不便。

作为一款人工智能编程工具——美国企业Anthropic 的Claude 4,在全球范围内也有不少槽点。

Claude 4资深用户(Reddit ID 名为mashupguy 72),以一封《致Anthropic的公开信:放弃平台前的最后呼吁》,直指Claude Code三大问题——

●运行不稳定,用着用着就显示服务中断;

●API超时执行能力差,连文件都能搞混;

●沟通机制弱,对开发者的诉求,Anthropic迟迟给不到回应;

mashupguy 72购买的还是Claude最高价位的订阅服务,并非预览版或测试版。贴文一发,引来更多开发者的声援 Claude 4还被讽刺,“200美元/月就是割韭菜”。

当然,这场全球范围内对Claude的追讨,没有多少声音来自中国。在Anthropic公司更新的服务区域政策名单里,“中国(大陆)”的名字是不存在的。

中国用户要用上这款AI编码模型,要么通过API中转、要么改变网络环境配置(翻墙),总之得比海外用户多绕半截路。

全球开发者都盼着一个更完美的“Claude”。

不是跑到Claude code上直接要求Anthropic完全开源,就是跑到GitHub上找素材手搓一个粗糙的“开源版”。

但还没等Anthropic想通,一个比肩Claude的开源模型出现了。

source:giphy

阿里云直接把大家理想中的编程大模型做出来了。

7月23日发布的阿里开源全新的通义千问AI编程大模型Qwen3-Coder,性能强于所有开源模型。和Claude 4一对比,也仅有个别参数稍稍逊色,实际体验中,性能完全不输于Claude 和 GPT4.1 等闭源模型

点击图片可放大

借助Qwen3-Coder,新人程序员一天也能完成资深程序员一周的工作,生成一个品牌官网最快只需5分钟。

说来也有趣,Anthropic把中国(大陆)排除在可使用的地区之外,最后却还是来自中国的科技企业做到了Anthropic没做到的,直接就把大家理想中的大模型给开源了。

但阿里云Qwen3-Coder所指向的,不仅仅是解决开发者痛点单一维度——而是一家怀着“让全社会共享科技红利”愿景的企业,才能踩中了广袤的AI蓝海。

02 窄门即蓝海

一方面,人工智能编程(AI coding)本身就是一片潜力海域,市场需求明确、收入模式清晰、资本触角已经冒头。

同时,作为技术上游,AI coding有着变革各行各业的可能性。未来所有行业都能用AI再做一遍的前提,就是先掌握AI编程。它意味着,这片海域的潜力空间增长速度会远超人们今天的想象。

source:giphy

先看目前“已知的”蓝海有多大。

美国编程公司Cursor已经拥有超36万付费用户,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增长超过了5亿美元。

阿里-通义灵码:插件下载量突破2000万,代码累计生成超30亿行;

Cursor:采用了GPT-4 Turbo和Claude 3.7Max,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增长超过5亿美元,付费用户超36万;

Claude Code:截至7于6日,已吸引到11.5万名开发者;

资本也没错过这场盛宴。Cursor今年完成了9亿美元融资,估值接近100亿美元。谷歌作价24亿美元,收购了去年12月才上线的Windsurf。

自研或收购,蓄势待发的人工智能企业都在静候这一轮市场馈赠。根据研究机构Vision Research Reports预测,8年后,全球人工智能编码(AI Coding)市场将突破200亿美元。

再看“未知的”蓝海潜力。

在整条AI产业链上,编程能力是AI技术的“元能力”。它既是制约AI技术的瓶颈,也是撬动生态主导权的杠杆。作为技术上游,属于“AI的AI”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人工智能编程能自主生成更优的代码,实现AI设计AI的自主进化。

从应用层面上来说,人工智能编程是AI 智能体(Agent)爆发的基础。

开发一个智能体,看似你只是说了一句“帮我开发一个智能客服AI Agent,目标是在5分钟内准确回答80%的常见客户咨询”。其实当你点击发送的那一刻,人工智能编程(AI coding)就像一群瞬间集结成的工程师,开始针对你的需求蓝图,从打地基开始施工

如果要给下一代工业革命寻找一个意象, Agent也是最合适的选择。

综合公开数据看,2024年中国AI Agent市场规模预计达1473亿元,企业渗透率不足5%。但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

人工智能编程就是催生Agent这一万亿市场的关键。

点击图片可放大

更多人工智能编程的下游已经开始展露潜力。

餐饮业已经表现出了适用性,一些外卖企业支持餐厅经理通过对话生成报表。到2030年,一个运营小白只需要说一句“把昨天的销售漏斗可视化并找出原因”,AI coding就将在极短时间内生成一张具体的经营报表。

餐饮、智慧家居、医疗、工业制造,AI coding具备改变各行各业底层逻辑的潜力,其中所存在的市场机会,会是一个比人工智能编程行业本身,更具有想象力的蓝海。

source:余杭交通

这片蓝海,阿里云已经先一步踩中了,而且一定会跑到第一。我们这么说,是有理由的——

相对闭源而言,开源是“窄门”——开源大模型要比闭源的大模型多一层商业上的损失和让利。但穿过“窄门”,就能比闭源大模型更快实现“使用人数激增\对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更快速调整适应——大模型能力迭代——使用人数再增长”的正循环。

目前看,阿里云所承担的商业“让利”,可能是所有开源大模型中程度最大的。

以市面上最先进的闭源AI编程大模型Claude 4为例,Claude 4订阅版本最低价格是200美元/年,约合16.67美元/月。

结合阿里千问系列编程模型全球2000万次的下载量,粗略估算,单在编程模型上,哪怕按照一半的下载量,阿里云也已经让利了上亿美元。

开源的Qwen3-Coder,更可以免费下载商用。

这相当于工业革命时期,把珍妮纺织机的图纸直接公开,每个人都能按照这张图纸生产、改造机器。

因此Qwen3-Coder必然是最有利于推广普及的。阿里云的千问系列编程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就突破了2000万次,通义灵码也累计生成了超30亿行代码,降低了普通人入门编程的门槛,是国内最受欢迎的辅助编程工具。

生产图纸的公之于众,也意味着每个人拿到手都可以改改配方,把这台机器优化地最省力。目前,全球范围内开源社区中通义千问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14万,全球下载量突破4亿,是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用的越多越好用,越好用用的越多,是大模型的规律。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天然会吸引到更多的开发者,带动这一正循环飞轮。

source:unsplash

下一个问题。飞轮起来后,是开源的Qwen3-Coder,还是闭源的Claude 4,能在蓝海市场第一个冲线?

答案还是Qwen3-Coder。

Qwen3-Coder在基础模型能力上已经和Claude 4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执行任务时,Qwen3-Coder能调用的工具数量也比Claude多了几倍。

相当于两者的起跑姿势、初始速度都差不多,谁能最先冲线,关键在加速度。

也就是模型的进化速度。

Qwen3-Coder的最大优势,即在于当模型的基础能力不相上下时,更多开发者都会选择免费、低成本使用的Qwen3-Coder。

还是那句老话,人多,力量就大。倍数级的模型使用者助推之下,Qwen3-Coder无疑拥有领先的加速度。

穿过窄门,是走向蓝海的通途。

source:unsplash

Qwen3-Coder还有另一个Claude 4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片巨大的市场将为其“托底”。

不夸张的说,Qwen3-Coder的出现,对大多数中国开发者而言,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如开头所说,中国开发者要用上Claude 4,“怎么都得多绕半截路”。

Qwen3-Coder已经至少为国内开发者解决了两个最大的问题。

一是刚需痛点。在国内不方便使用Claude和OpenAI系列的场景里,中国开发者始终是需要一款能力在线的AI编程模型的。性能比肩Claude 4的Qwen3-Coder,补上了这块拼图。

二是使用成本。开源的Qwen3-Coder,不需要订阅费用,Token的输入和输出价格也比Claude 4要低。

以约200K输入为例,Claude 4输入价格为22元/百万 Tokens,输出价格约108元/百万 Tokens。Qwen3-Coder的输入为10元/百万 Tokens,输出价格为40元/百万 Tokens。

输入和输出价格,分别为Claude 4的1/2和近1/3。

Qwen3-Coder使用权和成本的下放,拉齐了国内开发者和海外开发者的初始差距,也降低了国内AI创业者的起步难度。

source:giphy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阿里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89.84%的中国企业已部署AI,金融业投资决策智能化覆盖率达65%,制造业AI渗透率达42%。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创造出了众多细分场景需求和最活跃的应用市场,让大模型训练有了丰富、广泛的数据库,也让最上游的人工智能编码(AI coding)具备了主动进化的意识和被动提升的能力。

人数不断增加的中国开发者,正在为阿里云的人工智能编程“托底”。200余万开发者的合力,不会使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凭借不断滚动进化的开源技术,Qwen3-Coder也最终将俘获更多的全球用户。

03 那么,为什么是阿里云?

做出比肩Claude4的开源模型,只是故事的开始。“先一大步”踏进AI的超级蓝海,才是未来的征途。

它是阿里云自诞生起就坚持重仓技术,叠加阿里坚定战略投入的必然结果。

也是一家企业独特气质的回报——“开源”是属于理想主义者的叙事。不仅关乎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价值观的体现。Qwen3-Coder是编程工具,也同样是阿里云“达则兼济天下”精神的载体。

source:unsplash

先看第一点。

AI编程大模型的竞争不仅单一技术维度的竞争,也是战略投入等系统实力的较量。

从2008年自研云计算系统“飞天”(实现“去IOE”)开始,到成为国内最早开源自研大模型(通义大模型)的大厂,阿里云几十年技术自研带来的人才、科研实力等丰厚家底,是能卷出强大AI模型的地基。

●阿里云也是全球唯一一家积极研发先进AI模型并且全方位开源的云计算厂商,业界率先实现“全尺寸、全模态、多场景”开源。

●自2023年8月以来,通义累计推出数十款不同类型的大模型,从Qwen、Qwen1.5、Qwen2、Qwen2.5到Qwen3,囊括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数学模型和代码模型、混合推理模型等300多款开源模型。

●通义千问的客户群不断扩大。美国亚马逊正在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并采用DeepSeek、阿里通义千问等开源的大语言模型进行机器人的操控。

英伟达正式开源了全新的代码推理模型OpenCodeReasoning,选用了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作为基础底座

总体看,一家企业自身的多重优势叠加,共同铸就了Qwen3-Coder的竞争力。

比如数据上,根据公开报道,“预训练阶段,团队构建了包含 7.5T 数据(代码占比 70%)的混合语料库,具备卓越的编程能力”。

又比如,Qwen3-Coder 通过阿里云百炼平台提供 API 服务,每百万Tokens最低输入和输出价格分别为4元和16元,平均价格为Claude 4的1/3。为了应对开源以后蜂拥而至赶来的开发者们,阿里云百炼还在“低价”上更进一步,推出了低至5折的限时优惠。开源的Qwen3-Coder又将吸引更多开发者进行生态共建。是一家企业多年产品积累下,才能有的“商业协同”优势。

source:unsplash

另一个细节是,阿里云开源模型做出的商业“让利”背后,还有阿里对AI的坚定投入。

某种程度上,一家巨型企业,选择将钱“烧”在哪里,就是企业为自己选择了怎样的明天。

开源在“让利”——假设按照Claude 4最低20美元/月的价格,和千问系列编程模型全球2000万次的下载量粗略估算,单在编程模型上,阿里云已让利上亿美元——在“商人”还是“技术开发者”的角色选择中,更偏向于纯粹的技术理想主义者。且开源模型的公开代码和模型权重都是免费对外,不存在高昂的订阅费用。

放大到阿里的动作上——过去一年多里,阿里卖掉了大润发和银泰,更聚焦电商和云计算。阿里同时在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会上表示,将继续聚焦电商、AI+云的核心业务增长,面向中长期,塑造以科技为核心动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答案已经很清晰了。阿里对技术的支持将不遗余力。阿里选择投入“真金白银”——对Coding AI 的投入并非赶“大模型”的时髦,而是长期战略中最坚定的部分。

source:giphy

从企业精神上看,Qwen3-Coder更是阿里云“达则兼济天下”的气质体现。

沿着一根线捋到尽头,绕不过阿里云始于“飞天”的故事。2008年阿里巴巴心一横,搞了一套自己的计算架构出来。初心是先服务好淘宝“小家”,以后有能力了,再服务更多中小企业——云计算可以极大降低小企业利用新技术的难度。让所有人平等迈进算力时代。

从云计算抹平山川异域的差异,到今天Qwen“让每个开发者都能拿Qwen做点实际的事”——其实是同一种信仰在不同技术产品下的体现。

开源代码意味着全球的开发者可以无门槛参与,最终带来可持续的技术进化。

阿里最新发布的千问3系列模型支持119种语言,不但囊括了中、英、法、西、俄、阿拉伯等主要的联合国语言,还包含了德、意、日、韩、泰、越南、尼泊尔、瑞典、波兰、匈牙利等各国官方语言,以及中国的粤语、非洲的斯瓦西里语、中东的意第绪语、西亚的亚美尼亚语、东南亚的爪哇语、美洲的海地语等地方性语言。

许多国家和地区没有技术能力开发自己语种的AI大模型,随着千问3的开源,全球各国各地区的人从此有了自己的AI大模型。

也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阿里云可能不是第一个看到不同国家开发者需求的,但开源带来的用户和场景等使用数据,让阿里云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快速调整和及时响应的优越性。

就像其开源的300多款模型里,有个人开发者真正能用得起的Qwen 1.7B和Qwen 0.6B,有刚好适用于企业的Qwen 3-235B、Qwen 30B-A3B,也有综合实力最强的基础大模型。

它们提高的是全社会的开发效率。让所有人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这是“无法计算的价值”最直观的注脚:价值不在价格,而在于它能让最广大的人群不被阻挡在新技术的浪潮之外。

相信更多人会加入理想主义者的阵营,会手握Qwen的开源模型——毕竟,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困顿于荆棘。

尾声

人工智能行业,注定是未来最拥挤的赛道。有人怀揣淘金的铁铲,也有人从最开始就做着以技术改变世界的长梦。

阿里云的梦想中,有为中国占领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担当,也有技术普惠全球的理想主义追求

所以他不仅需要用Qwen3-Coder,拿到打破美国闭源封锁的钥匙,还需要一条严密的全产业链筑底——

在大模型的上游,是底层芯片和云计算平台,那里有玄铁、含光800、倚天710芯片和飞天系统,提供了最根本的技术支持。大模型的中游,是整个通义实验室历经多年构建起的涵盖了“全尺寸”“全模态”“多场景”的模型体系。在下游,是钉钉智能体、夸克“AI超级框”、阿里云百炼平台等等,已经重构了部分社会生活。

全球产业的星图上,他的坐标与谷歌遥遥相对。沿着相同路线,能找到谷歌打下的桩:TPU芯片、Google Cloud计算平台和Gemini大模型。但阿里云不会止步于“成为另一个谷歌”——他背后是广袤的中国需求市场,从中国,到世界——当更多需求像潮水一样涌来,技术会自己长出新的航道。

阿里云的梦想也不是成为另一个谷歌,而是成为一座更大的桥梁:有人淘金,有人修桥。这家亚洲最大的云计算企业,选择把桥修到全球,修到每一个人脚下。

主要参考资料:

[1]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

[2] CSDN.Claude突然“降智”?技术老兵怒写公开信控诉,引发热议:200美元/月就像是“割韭菜”!

Top

1、支持警方通缉19名外逃乱港分子!驻港国家安全公署声明,香港出逃人员

2、三星高管称欢迎苹果入局折叠手机市场,三星苹果折叠屏

3、泰国、柬埔寨关于领土争端的极简解决方案,柬埔寨泰国边境城市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cycgw.cn/ALT/detail/ecrxsg.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满城风沙